姑苏老年网

子女经常探望的老人幸福多 独居老人更易抑郁

来源:西安晚报-西安新闻网

加入时间:2012-10-15 8:44:47    点击:785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西安市200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4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市人口的30%。西安老龄化每年以3.28%速度递增;老年家庭空巢化明显,空巢家庭占全市老年家庭57.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保证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前提。据研究分析,个体、家庭和社会都会对老年人抑郁感、幸福感、价值感及开朗性等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数 据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4月展开的对西安城区老年人的随机调查。对于无法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老年人采取访谈调查方法,由调研员协助完成。本次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92.3%,有效率为83.3%。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国内现有对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多用于医学临床症状鉴别,题项较多,实际调查过程中,容易引起老年人抵触情绪而影响测量效果。有的研究主要测量心理健康的部分内容,如老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测量量表(GDS)等,不能综合反映老年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从抑郁感、幸福感、价值感和开朗性四个方面综合衡量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变量抑郁感的操作指标以ZUNG氏抑郁量表为基础,其他三个变量的操作指标以李娟等(2009)开发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为基础。采用李克特5分等级,形成了包括16个指标的测量量表。

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变量。个人层面主要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变量主要包括养老方式、居住形式、子女探望周期;社会变量主要包括对未来担忧、参加活动情况、退休前职业属性。

关 爱

子女经常探望的老人幸福多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结论和一般经验,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家庭和社会层面因素是影响老年人抑郁感的主要因素。与配偶子女居住方式可以减轻老年人的抑郁感,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会促进抑郁的产生。

假设2:个体和家庭层面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已婚比单身老人幸福感强,子女探望老年人频率越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烈。

假设3:家庭和社会层面因素是影响老年人价值感的主要因素。社会化趋势养老方式有利于老年人价值感的产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有利于老年人价值感的产生。

假设4:社会层面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开朗性格的主要因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有利于老人开朗性格的形成。

关 注

家庭是影响老人抑郁感主因

影响西安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家庭层面的因素。包括养老方式、居住形式和子女探望周期。家庭养老方式虽然在现阶段还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但却没有让西安市老年人主观感觉到对社会的价值感。与配偶、子女同住的居住方式更有利于预防或者减轻老年人的抑郁。子女探望周期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呈负向显着性影响。这与现有研究不符,原因在于子女对父母的探望越频繁,老人应酬子女的压力就越大,从而使得幸福感降低。

个人层面影响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除婚姻状况外,其他不显着。其中老年人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呈现显着影响。已婚老年人的幸福感要好于未婚、离异、丧偶老年人的幸福感,因为老人幸福感最主要来源于另一半对自己的关心照顾,这既包括身体的细心照料,也包括心理层面的交流。性别、年龄等个人变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不大。

社会层面影响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除参与活动频率以外,其他不显着。参与活动频率与老年人的开朗性、价值感正相关,对老年人价值感和影响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其价值感越强烈。对老年人开朗性影响需进一步检验。

建 议

建立老年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城区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解决城区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应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模式。具体包括:

第一,倡导积极老龄化,政府主导,建立健全老年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社保和民政部门应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对老人的健康干预和早期预防,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老龄部门要把老年心理保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开展针对性的心理保健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提高老年人自我心理疏导意识和能力。医疗卫生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研究和有效治疗,逐步使老年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二,营造关爱老人的家庭氛围。家庭是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具人性温情的场所。家人的亲情,子女的尊重与孝敬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安慰和全部寄托。家庭中由于血缘的关联和作用,成年子女自觉树立养老、敬老、爱老的责任意识,主动履行对老人的“反哺”义务,达成抚育和赡养之间的平衡。不能是只重视物质养老,还必须重视精神养老。

第三,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社区要积极开展各项老年活动和讲座,增强老人心理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对自己老化的消极态度。应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和锻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鼓励老年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

第四,增强老年人自我调适能力。孤独、缺少倾诉对象是老人心理痛苦的主要来源,老人应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学会心理自我安慰,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学习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和心理保健。通过自我帮助来减少对成年子女的依赖,通过适当的社会交往丰富自身的老年生活。

总之,老年心理健康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老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全民的积极参与。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