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从艺之路重品格——忆辛稼恩师的艺术

□张继馨

加入时间:2014-5-23 11:01:10    点击:679



  恩师张辛稼的为人和其艺术,与他共事多年的吴 木先生曾有过确切的评介。他认为“张辛稼先生一生傲骨,不慕名,不羡人,嗜杯中物,飘然有酒仙之风。待人如己,己有所得,不吝教授,常为好者书‘艺海一灯’ 四字,以勉其勤,实亦先生自写照也。先生始学山水,以山水笔墨之变化而专攻花鸟,因此造诣极深,大江南北鲜有可与抗衡者。”事实确也如此,在我长期借鉴观摩辛师之作,同样有不少体会和感受。

  辛师在花鸟画的创新上,按照自己的创作个性,不断去探索求新,能长期深入生活,以独到的眼光观察事物,每有所见,即付之笔下,反复试探至满意为止。如不入画的垒石梯田、稻堆滚轴、秧田曲岸、码头水沟等,都会巧妙地在画面上出现,使美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让人更多地领略和品味大自然和生活之美。

  在主题确定、内容选择、环境烘托和形象刻画外,辛师还充分调动绘画艺术表现手法,以便突出主题,开拓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他曾试探性地利用纸团蘸色点厾杨梅,使之形质自然真实; 利用皮纸特性,作正反渲染描绘樱花燕子,使之层次丰富具有西画效果,但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融合墨青,以深浅不一的色调渲托庭院秋夜,使有夜色朦胧秋凉之感; 有时结合山水技法,常见坡塘、乱石、山涧、幽谷、激浪、杂树、野草出现在花鸟画面上,表现出一种深情野趣和宽广境界; 有时工写结合,勾厾互用,以新的表现形式来突出主题。所以,辛师在花鸟画的创新开拓上,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程,而且形式新颖而富有格调,是其学识修养、性格气质、生活阅历、艺术观念、传统基础、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在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上,如只求笔意墨趣,而无新颖的立意,作品难免会落入窠臼,徒有笔墨形式之躯壳; 如只追求所谓立意,而无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无疑将流向时俗怪异,背离了传统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结果使两意俱失。而辛师对此颇有见解和判断,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应顺时机。

  如有幅《山涧杜鹃》 画,整幅画面气势磅礴,构图既险又稳,花以炫目的朱砂色为主,挥洒时不拘泥其组织结构,以意为主,一气呵成。其深淡、层次、疏密俱现; 叶与干亦随意出之,似乎是不假思索,却偃仰交加,风致嫣然。以浓重的墨色作岩石,衬托山花明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在笔墨技巧上,与动人的艺术形象巧妙结合,创造出新异的意趣,让人感受时代气息。另有一幅6尺《杨梅丰收图》。其作老干上下纵横穿插,在繁枝密叶间,满缀将熟的紫色杨梅。在构图上不守恒蹊,有似乱而非乱,无法而有法的创意。其运笔苍浑松秀,气韵翛然,是幅颇为难得的代表作。

  辛师至晚年,由于身患不治之症和白内障缠身,虽有出新之意,然已力不从心,故大部分力作,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初,遗留下来这些佳作,每见会使人精神振奋,因在求新探索上很有启发和借鉴性。每念及此,觉得我们后辈在做人之道,从艺之路上,应以辛师作典范,在艺术上有不断求索的精神,对社会和文化事业作出一点有益的贡献,以慰恩师地下之灵。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