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民国《泥道人印存》手钤本两种

□老绵

加入时间:2015-8-7 8:59:41    点击:1006


  赵古泥《泥道人印存》,高19.7厘米,阔11.5厘米,连史纸线装四册,系手钤本。封面签条篆书“泥道人印存”(图一)。黑细格,每页钤一印,均无边款,每册收录印章数量不等,四册共收录刻印263方。收印数量之多,为前述赵氏印谱两种所收刻印总数的三倍多。因在是谱内未见题识,故对于是谱辑刊的信息无从探究。加上未拓边款,故对于所刻印章的时间难以确定。但在所收录刻印263方中与前述赵氏印谱两种所收刻印基本上无重复,难怪印学界称赵氏“篆刻作品,数以万计”当非虚语。

  赵古泥篆刻艺术最大的特色是“以奔放苍浑胜”。一方面他由于受到吴昌硕弟子李虞章(钟)的启蒙和提携才有缘受到吴昌硕的指授,以熔秦铸汉,旁参封泥、古匋、汉砖,能自变法出新;另一方面他由于早年艺擅镌碑刻砚,曾在常熟大收藏家沈成伯“师米斋”、沈石友“鸣坚白斋”、庞超、庞裁昆仲“嘉荫堂”镌碑刻砚,才得以观赏到了上述诸家所藏大量的金石书画、碑帖善本,以丰富了他的艺术素养,同时还练就了他超人的指上功夫,故刻印能于猛利中见稳健,雄浑中见庄重;化吴师之圆浑为方折,或化为圆融,尤其是注重刀法和体现刀味自成家数。在治印的章法上,他能不囿于师门所限,着意出新,务求精当。加上他孜孜不倦地大量创作,如为沈氏“师米斋”刻印就多达数百方,辑有《师米斋印存》八册,才逐渐形成了他气势雄浑、法度森严,且灵动多变的自己面目。难怪一代书人于右任有诗赞道:“石作剥残神亦到,字求平正法仍严。缶庐门下提刀者,四顾何人似赵髯?”赞之颇为确切。

  赵古泥治印还有一套攻金、切玉、刻牙的绝艺,他于水晶玛瑙等硬质印材上依然能游刃有余,而且所作金、玉、牙、晶印章的艺术风格全同石章(可参见上篇相关印章)。这一绝艺也与他有着超人的指上功夫自不可分之外,又与他积累着深厚的艺术素养相关。可惜他的这一绝艺,连其弟子邓散木也难以全面传承(容后在邓散木《三长二短斋印存》中详述),在当代篆刻界更是鲜有人传。而当代金石篆刻家蔡廷辉对此却自有创获,作品亦多,十分难得。

  通过上述对赵古泥篆刻艺术经历、艺术特色的简要梳理,在此从所见《印存》中选出赵氏刻印十方(图二),1、“清风万古楼”(朱),2、“俞钟銮印”(白),3、“次辂七十后词翰”(朱),4、“特健药”(白),5、“翼庐”(朱),6、“会稽孙祖同印”(白),7、“劼人”(朱),8、“夔龙”(白),9、“梦虹珍藏”(朱),10、“太仓唐氏”(白)。其中的1、“清风万古楼”(朱);3、“次辂七十后词翰”(朱);4、“特健药”(白);7、“劼人”(朱),均堪为化圆浑为方折的代表,而且用刀精劲,字形挺秀,章法安排妥帖,且别出心裁。又如2、“俞钟銮印”(白),6、“会稽孙祖同印”(白)诸印,均脱胎于汉印,但用刀精熟,布字平正中生奇趣。再如8、“夔龙”(白),10、“太仓唐氏”(白),即从圆浑中益见圆融精到。而如5、“翼庐”(朱),9、“梦虹珍藏”(朱)二印的边框的处理,完全与印文章法相结合,真所谓“石作剥残神亦到”,让人读来妙趣横生。

  笔者行文至此,时近中午。忽接到画院马伯乐兄来电告称:“刚才整理藏书,检得《泥道人印存》一册,为手打本。知你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想必可以提供给你作为参考。”闻此,真是应了“无巧不成书”的俗谚,所以立即关机(电脑)后赶赴画院。当见到伯乐兄取出的册子,因封面上有“泥道人印存,云斋”题签,故可知它亦为常熟庞士龙(云斋)所辑刊。披阅全册,尽管所收录的印章大部分已见于前述《赵古泥印集》和庞辑《赵古泥印存》中,但尚有一些印章则为首次所见,加上“巧遇”之缘,友情之可感,因此有必要将它作一简要的介绍。

  所见《泥道人印存》“云斋本”(见图一左),高20.2厘米,阔10.3厘米,宣纸钤印本,无边款,线装一册。封面签条上书“泥道人印存。云斋”,扉页由庞士龙篆书“泥道人印存”(图三),蓝格,书口上印有“泥道人印存”,下有“兰石轩”。每页钤一印,共收录印章六十方,均无边款。而除石章外,在所收铜、牙、晶、玉印之下印有蓝字,以标明印章的材质。全册收录铜印一方、晶印一方、玉印三方、牙印十一方。其中铜印一方、牙印十一方均为首次所见,其余印章大都已见于前述《赵古泥印存》两册中。在此从中选取赵氏刻印八方,依次为:1、“粟庐”(铜印),2、“海隅庞翚翼霄”,3、“翼霄画迹”,4、“常熟丁氏初我所藏”(以上三印均为牙印),5、“石公”(白),6、“石友”(朱),7、“德虹长寿章”(白),8、“依书巢”(朱)(图四)。

  赏读以上诸印,印1、在结体上化秦汉铜印笔画之方折为圆转,于边框处理一如石章,内齐整而外破碎。若无标明此印为铜印,当以为石章无疑;印2、牙印,镌刻牙印,大凡以细朱文,如4、“常熟丁氏初我所藏”,或满白文为多,而此印所作俨然汉白文印,是与7、“德虹长寿章”(白)石章所刻堪称“异质而同工”,而且运刀如笔,真是非高手莫办。印5、全用冲刀,赵氏治印于猛利中求稳健,于此可见一斑。而印8、为5×5厘米之巨印,布字大小、差落有致,且一任自然,施以切刀,工稳从容,是印得疏朗古雅之美。总之,有缘获见“云斋本”,可以让我们增进对一代印人赵古泥篆刻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