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送别母亲

□项建华

加入时间:2016-4-5 9:37:58    点击:277


   父亲的祖籍是皖南歙县,在那偏僻的大山里,老人过世后还是实行土葬。母亲在二十多年前就跟我说:“哪天我不行了,你们兄弟三个就把送我回老家安葬。”所以我每次回家,只要母亲一提起这事,我都会点头。弟弟按母亲的想法,从山区拉回了十二料的杉木,放在家中。母亲看到她百年后的棺木都准备好了,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左邻右舍都羡慕她,说你家儿女们孝顺,想得周到。

  母亲年纪大了,生活逐渐无法自理,就从小镇搬到县城里居住。换了个环境,生活条件改善了,可并没能提高她的生活质量,反而加速了她的衰老。因为在陌生的地方,她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完全封闭了自己。我每次回去看她,给她的零花钱,她都东藏西塞,生怕被别人拿走,甚至有时还怀疑弟弟把她的钱弄丢了。弟弟最初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明白了缘由,就只好顺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伍拾元钱,当着她的面从墙角拾起,说:“妈,你丢的钱找到了。”可母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减缓,她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即便如此,她依然惦记着老屋子里那存放着的十二料的棺木。弟弟也时时哄着她,让她开心:“妈,您放心,您真的走了,我们不会把您往火葬场送的。”

  几年下来,母亲的病已严重到完全不认识家人了,不得不请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我们兄弟几个坐下来商量,达成共识:一旦母亲病情加重,租辆车,送母亲回老家。老家的大姐、姐夫也赞成我们的想法。两个表哥来看望母亲时,建议在他们家老坟山辟出一块地将我父母的棺木合葬。我大姐听了,虽觉得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

  2014年初,我回到家中,看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我和弟弟商量:是否要抓紧为老母亲选择一块公墓,否则真的突然离去,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弟弟还是有点想不通,他跟着母亲的时间最长,他说:“妈怕火葬,曾经答应过她的事,怎么能违背呢?”我跟他分析现状,做他的思想工作:“送回老家土葬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将一个将走之人送回老家,村子里人也不会接受,那会给大姐增加更大的压力。关键是我们要统一思想,接受火葬这种形式。全国都实行了火葬,我们也不能偷偷摸摸违反规定去做。相信母亲在天之灵能理解儿女的心。”

  我们在宣城敬亭山的古泉公墓为母亲选好墓地。公墓的位置是背靠古泉山,这虽然离我父亲的坟地较远,但周围环境不错。

  仅隔了半年时间,母亲就离我们而去了。那天我正在出差的路上,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这两天脚浮肿得厉害,褥疮不见好转,而且加重。”到了第二天,我在返回的路上,又接到弟弟的电话,说老母亲傍晚吃了一碗饭,就突然去了。噩耗传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不停地喃喃自语:“母亲,我们没有遵照你的遗愿送你回到生你养你的祖籍地,对不住你呀!”母亲遗体火化后,我们兄弟三个把母亲的骨灰一点点拣起,连粉末状的都用铲子铲干净,把母亲完整地装进了骨灰盒。捧着母亲的骨灰离去时,两腿像灌铅一样沉重。那一刻,我心中突然空荡荡的,母亲真的走啦,永远离开了我们。

  今年,是母亲离世的第三年,踏上回乡祭缅父母的我,望着窗外蒙蒙春雨,想起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泪水已不知不觉地湿了脸颊。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