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年心愿,我们帮你实现》后续
一提到过年,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全家团聚、阖家欢乐的喜庆场面。然而,就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空巢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无法和儿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过年,反倒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和过年的喜庆气氛相比,他们感受的却是独自在家的寂寞、冷清。一份礼物、一句问候,一份惦记……或许,这个新年在这些老人的心中会有不一样的分量。
记者 石承承 孙肖 实习生 李晓颖
希望能有一床温暖的被褥
前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朱雀社区25幢的蒋先生家。推开房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空荡荡的房间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钢丝床上还铺着草席,单薄的棉花垫被早就变得硬邦邦了,两条被子已用了很久,甚至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蒋先生就靠这两条被子度过了大半个冬天。
“不冷,不冷。”看到这床单薄的被褥,蒋先生也有些不好意思。自从母亲过世后,他就独自一人生活,迄今已经有20余年。
蒋先生退休前没有固定的工作,曾当过送奶工,学过中医,平日也会利用所学帮人家诊治。到了退休年纪,社区考虑到蒋先生的实际情况,帮他办理了低保,这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
今年65岁的蒋先生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胃不太好,经常隐隐作痛。蒋先生舍不得花钱去看医生,就自己买些药吃。近50元一盒的药,占去了相当一部分收入。
蒋先生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就是喜欢看书,卧室的桌子上堆了厚厚一摞书,多半是中医方面的。蒋先生说,自己没钱到书店买书,就到特价书店淘。
身边没人照顾,日子过得多少有些随便和冷清。蒋先生无奈地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蒋先生的实际情况,在和他本人商量之后,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提供给他一床全新的被褥,过个温暖的新年。
“习惯”背后也有对团圆的期盼
今年80岁的任先生家住江东交通BOBO城。记者在任先生家看到,房子的面积有150平方米左右,因为屋内摆设的家具少,显得有些空旷而冷清。
任先生是舟山人,少年时就跟随长辈到香港谋生,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任先生和妻子生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如今在美国定居,另外两个孩子都在香港生活,各自都有一份不错的事业。
任先生现在居住的这套房子是在美国的大女儿为他购买的,一直由任先生独自居住。每天起床后到小区里散散步、晒晒太阳。有兴致的时候到附近的菜市场买买小菜,但大部分用餐还是在小区附近的餐馆解决,回家看看电视几乎成了任先生生活的全部内容。
任先生说,儿女都很孝顺,即便不能回来看望,也都会经常打电话来嘘寒问暖,儿子更是三番五次劝父亲去香港一起过年,但任先生没有答应,说自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更多时候,任先生还是为儿女着想,“儿子是做生意的,小女儿是服装设计师,平时工作很忙的。”
因为年岁已高,任先生说,身体难免有些病痛。尽管一再强调“香港到这里很近,飞机两个小时就够,儿女要来看也很方便”,但任先生也承认,如果有个人能在身边照顾,会更好些。或许,在任先生的内心深处,也期盼着能过一个团圆的新年。
蒋先生和任先生不过是“空巢老人”的缩影。在一些老小区,像蒋先生这样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儿女的“空巢老人”不是一个两个;在一些高档社区,像任先生这样因为儿女出国或者忙于工作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帮助那些长期独自在家的“空巢老人”感受全家团聚的温暖,或者愿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请和本报“新年圆梦”热线87270000或“新年圆梦”QQ100827700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