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那些曾经的国歌:袁世凯改国歌暗喻皇位揖让

解放日报

加入时间:2010-2-6 12:45:44    点击:1214


    核心提示最有意思的是这首新国歌公布没多久,就被偷偷改了一句词,原来那句“共和五族开尧天”给改成“勋华揖让开尧天”。别看就改这么一句,里面可是有大学问。这年袁世凯积极筹备恢复帝制,把1916年改成洪宪元年,自己准备登基当皇帝,他对国歌里“共和五族开尧天”觉得不对劲,所以改成“勋华揖让开尧天”。这里“勋华”是中国古代尧、舜皇帝的别称,《尚书·尧典》称尧为“放勋”、舜为“重华”,后合称尧舜为“勋华”。尧曾让位给舜,故称“揖让”。这么一改,袁世凯当皇帝成了清朝揖让来的皇位,开了新的尧天,辛亥革命被一笔抹杀了。

   《普天乐》

    中国的第一首国歌严格讲不能算国歌,可能仅算个国曲,在法律上也没被正式认可过,那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在出使英、法时为适应国际惯例,自作主张地创造了一首国歌应付一时之需。这听起来有点可笑,但在清朝与西方比较隔绝的情况下,也没什么奇怪的。

    曾纪泽选择的国歌叫《普天乐》,词曲都没有文字记载,估计本身并没填词。当时有一首民间流传的叫《普天乐》的古曲,很喜庆,据说来自古老的宫乐。还有一首是着名的佛乐《普天乐》,又称《赞礼五佛》,倒是有歌词。不管是民间的《普天乐》,还是佛教的《普天乐》,乐曲都很优美,当国歌并不损国格。

    《李中堂乐》和《颂龙旗》

    曾纪泽的国歌并没有被朝廷认可过,所以在1890年至1900年间,当中兴名臣李鸿章出访外国,碰到演奏国歌场合时,中方提供出来一首《李中堂乐》。

    清朝的刑律是很详细和严酷的,但在国歌这种新事务上显然没有相关法规,要不然仅凭《李中堂乐》,非治李鸿章一个死罪不可。且不说这个国歌将“李中堂”当名字,而且其歌词取材于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绝句:“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把大唐歌颂皇帝的词安在清朝脑袋上,还称为“李中堂乐”。要不是李鸿章在外事上一手遮天,弄出个文字狱,他还真不好辩解。

    当然,李鸿章也就是在海外抖抖威风,在国内还是不敢造次。由于清朝一直没有国歌,有时候在国内需要应景,就把陆军的一首叫《颂龙旗》的军歌当国歌用,词曰:“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可惜作者无法考证了。

    严复作词的大清国国歌

    清朝有过一首真正的国歌,但这首在宣统三年清政府倒台前公布的国歌,似乎有点像是丧歌。这首国歌由着名的维新思想家严复作词,多少表示朝廷的一点开明政治态度。

    不过,严复作的第一首正式国歌,没什么亮点可称,不仅时间不合时宜,歌词也泥古用典。1911年,梁启超的那种文白相杂的文风早就风靡文人之中,严复还引经据典地恪守浓重的文言之风,歌词既不通俗,也不上口。且看他所作的清帝国国歌:“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皡,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歌词还真得加注呢。

    《五旗共和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举义,随后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就任临时总统。那时国内局势还在混乱中,权力并没有统一,所以有些象征性的事务反而变得很重要。政府成立后即由蔡元培负责选定国旗、国歌等事宜,在内部讨论定了个五色旗为国旗,国歌则选了江苏政府民政厅次长沈恩孚的歌词。

    这首中华民国临时国歌名叫《五旗共和歌》,歌词如下:“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在国歌里写上“揖美追欧”,意思是好意,但实在不妥,多少有点长他人威风。另外,“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也有些文不通、理不顺。

    《中华雄踞天地间》

    几个月后,南北议和成功,清帝逊位,袁世凯当选首任民国大总统。老袁好不容易把国都从南京争定到北京,《民国约法》、国歌、国旗就不好意思马上改了,都保留下来。直到1915年,通过“二次革命”袁世凯把国民党的势力驱逐了,国家相对稳定统一了,袁就废弃了原来那首南京临时政府拟定的国歌。

    新国歌名叫《中华雄踞天地间》,歌词很短:“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