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一个下午,我翻阅着经过整理的家庭档案,摊在我面前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一封家书,微微泛黄的信封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我小心地打开信封,抽出信纸,看到我父亲潇洒飘逸的笔迹,勾起我尘封了四十五年的回忆。
1961年8月,我正在苏州市第三中学高中二年级读书,国家自这一年夏季起,为了巩固国防,加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一次开始从城市里大规模征兵。听到祖国的召唤,我热血沸腾,在父母亲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报名应征,决心投笔从戎,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经过体检和严格的政治审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我和100多名苏州籍入伍青年一起,分配在上海警备区船运大队服役。在这以后的五年中,我在解放军这一座大学校中,枕波涛,战海浪,和亲爱的战友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长年战斗在我国的东海前线,保卫着祖国的海疆。 1965年年末,在部队超期服役已两年的我,得知自己即将退伍回苏,和久别的亲人重聚,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激动万分,立刻写信告诉了家里。没过多久,我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云儿:来函悉,欣闻佳音无比欢乐,正所谓双喜临门矣!所述需购,我们认为希力为节约,全家都不需要,就是糖果、香烟,切勿购买。只你本人需用东西,可酌量添置(尽可能来苏购买),如需装衣服,可去购买衣箱壹只,尚有上海工业券,不管多少,都去购买你的衣料,因为,我家最缺的就是你的衣服(所有家中布票,大部分被你姐用去了),回苏时,可来信预告归期,俾便我们到车站来接,其他来苏再谈吧!祝愉快!父手笔,65,12,27晨7点半”。
在这一封家书中,父亲的欣喜心情溢于言表,乐在“双喜临门”。一喜是离别家乡和亲人整整五年,而今我即将重新回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身边,全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二喜是我姐姐即将出阁,已定于1966年年初举行婚礼。我家兄弟姐妹六人,姐姐是家中长女,父亲荣升为“老泰山”,自然是家里的一件大喜事。两件喜事接连而来,父亲怎能不为“双喜临门”而高兴呢!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吃穿用都凭票,因此父亲在信中,希望我利用手上有限工业券购置衣料,也表达了对我的关切之情。 1966年初,我从部队退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和家人团聚,而且,还赶上了参加姐姐的婚礼!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重新捧起父亲亲笔写给我的家书,我陷入了无限的思念中。 1991年冬,我父亲因病辞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人永别快20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亲切教诲、父亲的舐犊情深,仍时时浮现于我的眼前,仍时时让我回味。父亲是我人生的楷模,我平时喜欢写日记,也喜欢收集家庭的各种资料,这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可以说父亲是我家家庭档案的奠基者。
父亲走了,但留下很多难忘的东西,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发展变化,比如:他记载多年的日记、回忆青年时代恋爱的小说、各类证件、家书、老照片、部分的工资收入记录和日常生活支出明细帐目、失业证和工作证等证件……比较珍贵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父亲的小学毕业证书、父母亲举行婚礼的请柬,并且保存也非常完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亲收藏了苏州、南京、杭州等地名胜风景的老照片,《老苏州——百年旧影》、《苏州园林名胜旧影录》等书采用了多张照片。
一封家书,记录了一段美好的历史,它将与父亲留下的其他档案资料一样被我永久地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