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惊心动魄的怀仁堂“会议” 叶剑英果断决策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加入时间:2010-4-27 13:01:14    点击:848


进入连载:《叶剑英传》

  (本文节选自《叶剑英传》军事科学院编写组 当代中国出版社)

  叶剑英与华国锋等人定下除害大计

  “四人帮”垂涎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宝座,连日“逼宫”,锋芒毕露。叶剑英进一步周密考虑粉碎“四人帮”的战略决策。有人曾设想召开中央会议来解决“四人帮”问题。叶剑英分析党和“四人帮”斗争的形势、性质和特点,认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是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的“四人帮”,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的目标是篡夺最高领导权。他们作恶多端,人心丧尽,极为孤立,且极为虚弱。这是由于他们的阶级立场和反动本性所决定的。我们同“四人帮”的斗争已超出党内斗争的范围,是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斗争,不宜于采取党内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但粉碎“四人帮”又是在非常形势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一场斗争,要尽量做到稳妥,避免引起动乱。

  叶剑英说,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他与华国锋、汪东兴经过几次个别接触和交谈,思想得到了统一,作出了重大决策:决定经过充分准备,在适当时机(预订国庆节后十天左右),以召开会议形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断然处置,然后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向全会作报告。为了部署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叶剑英又同汪东兴进一步商议行动方案,准备了各种具体措施。叶剑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情况,认为对付“四人帮”这伙双料“政治流氓”,要慎之又慎,不能打草惊蛇,酿成动乱。无论如何,要稳定首都和全国的局势。他说:“这是一着很险的险棋,又非走不可,必须果断,又要周密。要万无一失地办事。”①(①汪东兴谈话纪要,1984年5月一6月。)

  定下除害大计,叶剑英心里非常高兴。9月30日晚,叶剑英出席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的群众代表参加的国庆座谈会,回到家里,想到过几天就要动手解决“四人帮”,兴奋得独自哼起京剧《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后来,叶剑英的子女回忆说:“那时爸爸和国锋、东兴同志最后商议解决‘四人帮’的大计已定,暗自高兴,但对家人却守口如瓶,直到解决了我们才知道。”

  改变原先国庆节后准备10天再动手的方案

    “图穷匕首见”。“四人帮”磨刀霍霍,举行武装暴乱夺权的部署已经就绪。“稳住上海,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计划正在落实。他们在上海精选10万民兵,每人发给40发子弹。“四人帮”与上海同党一直保持着“一级战备的联系”。在北京,“四人帮”阴谋调动某部坦克部队,准备从东南、西北方向开进北京城,造成犄角夹攻之势。他们分头到驻市区部队活动,同时开了一大批名单,指名要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和老同志下工厂,与工人共同劳动,深入“批邓”。叶剑英识破他们企图趁机夺权阴谋,回电话断然拒绝参加这一活动,并通知汪东兴:其他人也不要下去。

  国庆节那天,江青跑到清华大学讲话,继续诬蔑邓小平,并要年轻人宣誓斗下去,准备迎接“盛大的节日”。她还到处游说,跑到景山公园里,站在几棵苹果树下,搔首弄姿,摆着摘苹果的丑态,拍了十几张半身照。王洪文也让新华社记者照了标准像。10月3日,他跑到平谷县叫嚷:“睁大眼睛,唐小平、王小平要发动进攻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打倒!”拥戴“四人帮”的“战士”也纷纷上书“劝进”表忠。“四人帮”已内定国务院部长以上名单,并拟好告人民书,待政变成功后,即向全世界广播。同时散布10月7、8、9日将有“特大喜讯”的传闻。在上海商店,争购鞭炮和大红纸,“准备庆祝”。种种迹象表明“四人帮”就要动手了,一场反革命政变已迫在眉睫。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断定“这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先兆”。他感到不能再等了。要“以快打慢”!10月4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署名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文章,这是他们要篡夺最高领导权的信号,叶剑英看后感到事不宜迟,当机立断,立即去找华国锋紧急磋商,他说:现在解决他们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啦,他们就要下手了,不能再等啦!按原定时间,要提前采取行动!他提议六日或七日下决心“一破一立除四害”。①(①叶剑英在中央召集武汉、南京、济南、山东、湖北、江苏、上海有关负责人打招呼会上的讲话,1976年10月8日。)经过商议,决定6日晚上8时开始行动,改变了原先设想在国庆节后准备10天再动手的方案。

  “谋成于秘,败于泄”。叶剑英认为,根据历史的经验,对“四人帮”采取重大的政治行动,必须严密组织,妥善安排,做起来,人不能过多,越少越好,绝对可靠。否则,稍有疏漏,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叶剑英交代汪东兴,从执行特殊任务人员的挑选和组成,到“隔离审查”方式、场地的确定,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磋商,周密计划,慎重审查,最后由汪东兴负责具体落实。同时,叶剑英还以加强战备为名,和军委总部的杨成武、梁必业等个别领导人打招呼,要求掌握好总部机关、陆空军和海边防,提高警惕。①(①访问杨成武、梁必业谈话记录,1990―1991年。)华国锋根据叶剑英的提议,亲自找耿飚交代听候命令带人进驻中央广播电台的“特殊任务”。

  除害地点选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
 
   一切准备就绪。决定按事先设想的行动,即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的名义解决“四人帮”问题。地点选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时间定在10月6日晚8时。“会议内容”,由中央办公厅事先通知:主要是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研究毛泽东纪念堂的方案;商议毛泽东中南海故居的安排等事宜。按照规定,出席会议的只有华国锋、叶剑英和王洪文、张春桥。为了让姚文元到场,通知他参加修订文献,列席会议。

  10月6日,这一天晚间,星河灿烂,金风送爽。叶剑英按照往常开会从不迟到的习惯,从容不迫地提前出发。他带上警卫参谋,让司机开车从玉泉山悄然来到中南海怀仁堂。这位在战争年代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参座”,今天,为了处置几个跳梁小丑,为民除害,又一次亲临前线。怀仁堂像往常一样,灯光闪烁,肃穆安谧。只有少数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担任着警卫。叶剑英此刻在怀仁堂正厅,正襟危坐,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在正厅里还有华国锋,这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焦急地等待着来“开会”的另外三个人。在正厅的屏风后面,汪东兴和几个警卫人员机警地注视着门口,负责“会议”的安全。

  将近8点,“会议”开始。

  先说来“开会”的王洪文。这个“大人物”,此刻兴冲冲地来到怀仁堂正厅东侧门,一看到警卫人员走过来,叫道:“我是来开会的!你们干什么?”他拳打脚踢,拚命反抗。警卫人员将他扭住,推倒在地,然后押到正厅里。这时华国锋立起身来,按着事先准备好的“隔离审查”决定,严肃地说:王洪文,你犯下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我代表党中央宣布,对你进行隔离审查!随后,王洪文被押往候审的地方。离开正厅以后,他犹然不服气,自言自语:“没想到有这样快!”这从反面证明,采取“以快打慢”的方针,是何等适时,何等正确!

  张春桥夹着皮包,准时到来。他摇头晃脑地来到怀仁堂正厅东侧门,似乎感到事情不大对头,连声地问:“怎么回事?”还未待他弄清怎么回事,就被两个警卫人员架到正厅华国锋、叶剑英面前。当华国锋宣布他的罪状和“隔离审查”决定时,这位“四人帮”的“狗头军师”,玩弄什么计谋都不灵了,双腿打颤,浑身只有“筛糠”的份儿。他用手摸了摸眼镜,没有任何反抗,就由监护人员送他到一个候审的去处。

  姚文元姗姗来迟。这个“四人帮”的“金棍子”,听说中央政治局开会要他修订文献,已是手痒多时,口里骂骂咧咧地说:“早就该开这个会了!”他急冲冲赶往中南海,竟忘了戴上一向不离头的帽子。他光着秃头,迈着四方步,进入怀仁堂,手里拿着毛选送审本,准备大显身手,没料到等待他的是“隔离审查”。他竟耍赖连声质问:“我是来讨论毛选的,你们胆敢……?”警卫人员连忙架着他,送往另一个地方候审。

  打垮"四人帮"前后不到一小时,没费一枪一弹

     在处置王、张、姚的同时,在钓鱼台,安排专人到他们的办公室封文件、要钥匙,不过并不顺利,遇到了一些麻烦。

  就在怀仁堂“会议”紧张进行的时候,另外的执行特殊任务小组,由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率领,来到了中南海江青住处,向她宣布了“隔离审查”的决定。江青听罢,又气又慌,连问:“为什么?为什么?”然后要求上厕所。执行小组派一位女同志跟进去。她的神威已经不灵了。待她出厕所后,来人要她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她先是拒绝交出说:不能交给你们!随后气鼓鼓地把钥匙装进一个大信封里,写上“华总理亲启”字样,才交给执行小组人员。办完交接“手续”,执行小组人员“请”她坐上轿车,由两辆警卫人员的轿车“监护”押到一处地下室的一个房间里候审。“四人帮”被关在不同的地下室里,不过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也没有人向他们透露半点消息。

  在解决江青之前,执行小组到中南海毛远新住处,对他采取“保护审查”的措施。对迟群、谢静宜等则由北京卫戍区负责解决。为控制舆论,耿飚奉命带领一些人接管了新闻、广播等宣传机关。

  这样,前后不到一小时,没费一枪一弹,没流一滴血,就从组织上打垮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曾几何时,猖狂一时,阴谋篡国,恶贯满盈的“四人帮”一伙,落得个罪有应得的下场!一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宣布永远开除他们的党籍。三年之后,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查厅起诉,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受理江青反革命集团一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式判决。

  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和中央政治局的其他同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意志,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