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老年人理财三要点四误区 要稳字当头懂得享受

理财一周

加入时间:2010-5-6 9:30:23    点击:800


  王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医生,今年60岁,老伴过世,有一个女儿。王阿姨的社会保险保障比较好,单位有固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税后),目前每月生活开销支出1000元,休闲购物娱乐每月500元。

  案例

  王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医生,今年60岁,老伴过世,有一个女儿。王阿姨的社会保险保障比较好,单位有固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税后),目前每月生活开销支出1000元,休闲购物娱乐每月500元。

  现有积蓄52万元,其中流动资金2万元,定期存款35万元,银行理财产品15万元。有一房产,无负债。

  每年2万元旅游费用。

  理财目标

  旅游规划:王阿姨想2-3年后,通过理财规划,利用投资收益而不是固有资金去完成一次欧洲10国旅游。

  香港注册金融分析师/赵志敏

  中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的社会,“空巢”老人正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城市家庭中“空巢”家庭已占近四成比例。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如何通过合理规划使得“空巢”老人安度晚年,不仅是作为小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更是作为一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现实与目标的差距

  王阿姨的理财目标是在2-3年后,利用投资收益而不是固有资金去完成一次欧洲10国旅游,目前欧洲10国游的团费大约在13000元左右,由于王阿姨已经退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所以可选择淡季出行,价格还能更加优惠一些。另外,难得去欧洲旅游一次,总得玩得尽兴一些,王阿姨还需要准备至少2万元用于消费或是购物。这样算来,为了实现欧洲游的目标,王阿姨需要准备35000元,也就是说在2-3年内以52万元的本金产出3.5万元的投资收益,以2年计算投资的年化收益率需达到3.37%左右,以3年计算年化收益率达到2.25%即可。目前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已达到2.25%,因此单从实现欧洲游的目标来看,王阿姨只需要简单地存放定期存款即可以实现心愿。

  但是,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如果投资收益不能跑赢CPI,那么实际上王阿姨的资产是缩水的。假设2-3年内CPI的平均水平为3%,那么王阿姨实际投资收益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2年计算需达到6.67%,以3年计算需达到5.25%,这样算来王阿姨仅依靠目前的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是难以实现欧洲游的心愿的,因此需要做资产配置调整和优化。

  风险承受度量化分析

  资产配置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风险承受度。众所周知,年龄越大资产配置应该越趋于保守,但是究竟该配置多少比例的风险资产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量化模型可以作为参考: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100-年龄。比如说30岁的投资者可以配置70%的风险资产,50岁的投资者可以配置50%的风险资产。如果再进一步考虑投资者个体的风险习性差异,这个模型可以再作进一步优化,其中冒险型投资者可以在依照年龄算出的风险资产比率上再加20%,积极型投资者可以再加上 10%,保守投资者可以再减去20%,消极型投资者可以再减去10%,稳健者可以维持比率不变。比如说20岁的积极型投资者可以100%投资股票,80岁的保守投资者资产应该完全杜绝风险资产。

  王阿姨今年60岁了,从王阿姨现有资产配置策略来看,由无风险的银行存款以及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构成,据此推断王阿姨的风险性应不会高于消极型,因此王阿姨在风险资产上的配置比例不宜超过(100-60)×100%-10%=30%。如果王阿姨先前的投资经历也从没有涉足过股票、基金的话,那么风险资产比例还应该更进一步降低至20%。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完全不涉足股票、基金等风险领域,投资收益是很难跑赢CPI的。所以建议王阿姨作二八比例的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配比,是充分考虑了风险承受能力之后的必要调节。

  但是,这样的二八比例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王阿姨年龄的不断增长,理财目标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在刚退休的几年内身体还比较好、精力也比较充沛,可以多做一些旅游支出的安排;随着体力与精力的逐渐下降,70岁之后要考虑多做一些医疗保健支出的安排,资产配置上应进一步降低风险资产比例,并提升流动性;年岁再大一些时,可能就需要多做一些日常护理的支出安排,比如说去敬老院或是找一个住家保姆,而此时就应该完全退出风险投资领域。

   基金投资和配置策略

  在确定了风险资产配置比例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作具体的投资安排,对于从未涉猎过股市的人来说,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规模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分散风险、流动性强,这些基金投资的好处我们无须再多言,可是面对数百只基金,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慧眼选基呢?

  首先要关注基金业绩的同类横向比较。跑赢自身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稀奇,跑赢同期股指也并不稀奇,只有放在同类基金中作业绩比较才能分辨出不同基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经常排名中后的基金一定不是好基金。

  其次要关注基金规模,单只基金规模以不超过50亿元为佳。

  船大难掉头,规模太大的基金不得不面临建仓慢、减仓更慢的困境,择时交易能力大大削弱,同时选股难度也大大增加。反之,规模太小的袖珍型基金也不宜投资,尤其是资产净值1亿元以下的基金。这些基金往往投资业绩差、份额持续降低、风险防范能力薄弱,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濒临亏损。当然,规模标准也并非一刀切,还要看基金公司的综合管理能力。

  第三要关注基金的波动率。近几年来经常发生绩优基金“风水轮流转”的现象,在牛市中业绩突出的一般都是进取型基金,而一旦市场发生转变,这类基金往往最不抗跌。基金需要长期投资,既然鲜有“常胜将军”,波动率和抗跌性在基金的选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会做牛市的基金不是好基金,退潮之后方能辨出沙砾和礁石,专家理财的价值更多应体现在震荡和下行市场中。所以,在比较谁涨得最多的时候,别忘了再看一下谁跌得最少,当然那些虽然跌幅很小但涨幅也很小的基金也应该坚决摈弃。

  另外还可以关注基金经理以及投资策略的稳定性、基金公司的团队能力等方面。基金理财本身就是一种资产配置,可以分为股票型、平衡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几种。如果只选择股票型或是平衡型基金,在仓位控制和投资策略趋同的情况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起到配置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因此,当预期市场低迷或下行的时候,投资者还是需要自行配置一些债券型基金或保本基金对冲风险。指数型基金管理成本低、运作公开透明,无疑是“懒人理财”首选的被动投资策略,但是必须注意该类基金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型,毫无抗跌性,当股指高企充盈泡沫的时候应坚决退出。对于货币市场基金,低风险低收益,流动性强,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仅可以作为银行活期存款的替代品。

  建议王阿姨将2万元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替代银行活期存款作为日常之备用;剩余50万元中的20%也就是10万元用于购买平衡型基金;另外40万元作低风险或无风险投资,比如用20万元购买保本基金,保本基金的一个保本周期通常为2-3年,与王阿姨理财目标的周期完全契合,还有20万元仍可以选择购买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经过这样调整,王阿姨的资产配置效率较先前有了显着提升,从2-3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获得平均年化收益率6%的目标应可实现。

  关注精神赡养问题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足够的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一般医疗保险的投入都需要在50岁之前未雨绸缪,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市面上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保险产品,即便有也大多属于“鸡肋”。不过对于60岁的王阿姨来说,能享受较好的社保保障,自己又是医生懂得自我保健,也基本算是实现了晚年无忧。

  但是,王阿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精神生活的健康问题,老伴已经过世,只有一个女儿,而女儿成家后势必只留下王阿姨一个人居住,心里的孤独感是难以用物质生活来弥补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越来越脆弱,尤其是丧偶单身的老年人。“空巢”老人或多或少都会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通常会诱发心脏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年纪更大一些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容易摔跤,如果发生骨折后康复的周期也较长,种种这些都会使 “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更趋严重。

  因此,老年人需要注意加强社交,多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多和周边邻居串串门聊聊天,排解孤独的情绪。对于王阿姨来说,有固定的退休金和养老保险,也有安居的房子,所以晚年生活并不缺钱,5万元左右的税后年收入在支付日常开销之后仍有节余,可以考虑做一些社交或是娱乐方面的投入,比如打拳、跳舞、健身、下棋、旅游、书法、摄影等等,或是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结交一些新朋友。对于王阿姨的女儿来说,应该经常回家看望老人,特别是如果有了孩子的话也应该带着孩子多去看看外婆、尽尽孝心,这对于王阿姨来说是子女送上的最好礼物。

     老年人理财“三要点四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理财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

  及早制定养老计划

  很多人都认为,考虑养老问题,应该是50多岁退休甚至退休10年后才开始考虑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养老计划应该从青年时期,最晚中年时期就开始制定。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尽管工资收入很高,却每个月都出现钱不够用的情况;有的人虽然有理财意识,但却随大流,社会上有什么热点就跟着投资什么, 没有个性化的全面财富规划。

  养老保障并不是在退休时才凸显出来的问题,而是应该未雨绸缪、及早规划、持之以恒,才能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二点

  晚年要懂得享受

  很多老年人从困难时期走过来,一直保持着省吃俭用的良好品质,到了晚年也舍不得花钱,想要留给儿孙。其实,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要学会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养生保健,心情愉快,才能颐养天年。

  ●第三点

  除了储蓄还要有更丰富的理财渠道

  有的老年人对于理财的态度过于保守,只选择活期储蓄、定期储蓄作为理财方式。目前储蓄利率较低,并不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其实,尽管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也有更多稳健的理财方式适合老年人,比如国债、货币型基金、保障型保险等等。

  老年人理财操作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老年人理财要绝对保守

  虽然老年人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只适合投资保守型产品。有些家庭资产较雄厚,做投资理财希望能从中获得高收益。在进行投资前,老年人同样需要做一份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高,那么老年人同样也可以购买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产品。

  ●误区二:银行理财产品可保障本金

  很多老年人认为,把钱放在银行里面最安全,不管是储蓄还是购买理财产品,至少能保证本金。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投资品种,同样有着一定的风险,不是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保证本金安全。不同的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不一样,收益率和风险存在很大的差异。老年人在购买时要注意,产品是否附有保障本金条款。

  ● 误区三:基金应该长期持有不动

  “基金应该长期持有。”这是很多理财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很多老年人在购买的基金亏损之后,也不闻不问。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基金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和方式,并不意味着购买了某只基金之后,就长期不动。老年投资者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波段操作。

  ●误区四:保险总有点浪费

  保险作为一种纯消费型风险保障工具,足以支持老年人的家庭财务责任,在风险出现时,不至于影响资金链,并对养老金规划、医疗保障作充分安排。同时,通过科学的保险规划,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价值,既有较好的投资收益,又能为家人提供一份充足的保障。从无价保障的角度看,保险绝不是一种浪费。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