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书法山”上观诗碑

■张瑾

加入时间:2010-8-2 9:35:37    点击:598


 
    前些天,我随旅行团一行登上了屹立镇江东北的焦山观光。

    远远望去,此山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似有"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之傲骨。听导游说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焦山碑林更是焦山一宝。那些碑林无论在史料和书法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焦山还被誉称为"书法山"。

    从镇焦路至江边,我们一行坐过山车至焦山山顶,北行不足2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筑定慧寺。这座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的古寺山门,庄严典雅。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额,照壁上"海不扬波"四个大字。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御碑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乾隆帝下江南时作的《游焦山歌》。早就听说焦山古碑荟萃,石刻纷呈,有"书法山"之誉。导游领我们来到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宝墨轩,珍藏在里面的460余方碑刻——焦山碑林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汉代蔡邕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羲之的诗及《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四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楷、草、隶、篆历代书法流派集成这书法的海洋。宝墨轩中还有东晋王羲之书《破邪论序》;唐颜真卿《题多宝塔五言诗》三十首,共44块;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城市山林"横额;黄庭坚的《蓄狸说》;苏东坡的《观文同墨竹题记》;明文徵明书《钱王先生志铭》及明代澄鉴堂法帖。明代进士杨继盛的《焦山》,诗碑书法可谓俱佳,碑文更是风雅诙谐、兴味无穷。璀璨的群星书法中,最光耀夺目的一颗明星便是无价之宝《瘗鹤铭》。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平生极爱养鹤,在他家门前有一"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鹅的优美舞姿丰富他的书法,故而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称。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一对仙鹤,不料那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的岩壁上,遂含泪挥笔,在岩壁上写下了着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其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书法价值极高,倍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至于《瘗鹤铭》是王羲之作品之说,这是由于乾隆当年登焦山观《瘗鹤铭》时,曾说"非晋人不能"。皇帝开了金口,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永垂定论"。

    站在"书法山"山顶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我们一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焦山之秀",眼前仿佛又再现这些历代书法家在这山上挥毫泼墨,吟诗作对。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