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从菜场买来十几朵栀子花,插在花瓶里,放在书桌上,满屋子香气沁人心脾。每逢农历芒种前后,正是栀子树开花时节,我和妈总会捎上一大把花带回家,以表示对我外婆的感恩之情。
记得儿时的家后门口,有一棵外婆亲手种植的栀子树,那时我人很矮小,觉得这株树很高很大,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每当栀子花盛开的日子里,碧绿的叶间镶嵌着几十朵白色的花和略带青色的花蕾,此开彼谢,香气浓郁,可以持续一个多月。
后来外婆病故了,此树由于无人管理,不外也枯萎了。当时我的外公还健在,每当他看到枯焦的树枝就会黯然神伤……为了不让外公过多的伤心,翌年的一天,枯树被我表哥砍去。
后来我们搬迁了。许多年以后的一天,偶尔路过老屋门口,进去看看,原来居住的客堂、房间、隔厢、灶间依旧;只是原本栽栀子树的地方已盖了间小屋。面对着陈旧而又熟悉的旧址,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母亲的话语:外婆年轻时常年劳作于田间地头,以农田的收获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有时地里的瓜、菜自家吃不光,她挑起竹筐到集市上去卖。如遇上衣衫褴褛的翁妪想买,但缺钱,外婆就送给他们。由于过度的劳累,过了不惑之年以后,每逢阴雨天,骨关节就感到时常要酸痛,随着年龄的增大,疼痛更加厉害,但为了生存,只能硬撑着病痛的身子,仍下地耕耘不辍。外婆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前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媪,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着来到遗体前,双膝跪下,失声痛哭……在旁人的再三劝止下,才将其扶起。后来听邻居们说:盲好婆是位孤老,我外婆虽与她无任何血缘关系,却非常同情她,常是冬赠棉衣,夏送绿豆汤。
屈指一算外婆与我们已阴阳阻隔五十六年,但她的做人准则,她的音容笑貌始终梦萦魂牵在我们心头。
花瓶里的栀子花已开了一个多星期,颜色从凝脂到淡黄,又从淡黄到焦黄,但它的芳香依然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