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江姐》剧照,青年演员丁柳元扮演的江竹筠 资料图
从1962年革命小说《红岩》出版迄今,以“江姐”为主要角色的文艺创作不下十余种。这些形式各异的文艺作品,几乎都以小说 《红岩》为素材底本,革命者的典型代表除了江姐还有许云峰、双枪老太婆,脸谱化的叛徒便是书店店员甫志高。这一次的新版电视剧《江姐》却改变了前述的一切。
本报记者 喻盈 发自北京
8月12日晚,央视一套播出了“大型红色传奇题材”电视剧《江姐》的最后两集。除了着名的狱中绣红旗、英勇赴刑场等几十年来民众耳熟能详的场景,还有一场特别的戏:面对重庆即将解放的形势,被关押在渣滓洞内的革命者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进行屠杀、清洗,他们一方面积极筹划越狱,另一方面有话要对党说。中国共产党狱中特别支部将大家讨论后得出的经验教训汇总,形成了 “狱中八条”,其中第一条就是“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此外还包括“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到左”、“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等,几乎无一不针对领导层而提—这份特殊的意见书,狱中的革命者达成共识:如果有谁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向党组织汇报,决不可含糊。
61年前的真实历史是:最终的成功越狱者包括了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也是他含泪追记,在1949年12月25日—重庆解放第25天,向党组织递交了长达几万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里面就包含了这“狱中八条”。
谈及“狱中八条”产生的背景,不得不追溯当年重庆共产党地下组织遭遇毁灭性破坏的原因。临近解放,重庆地下党的市委书记刘国定、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先后叛变,正是如此高层领导人物的“揭底”,导致潜伏重庆的数百名共产党人身份一一曝光、被捕入狱,地下斗争空前残酷与惨烈。领导干部的享乐与腐化,造成了基层党员何等的灾难,早在新中国建国前夜就有了血的教训。
那么,为什么在罗广斌、杨益言创作于1962年,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着名小说《红岩》里,却隐去了这一段,既没有党内高层的叛变,也没有“狱中八条”?这些关键性的元素,是如何变成了一个虚构的创造:人见人恨的惟一叛徒、书店店员甫志高?
电视剧《江姐》的编剧谭力这样理解:“为什么虚构?就是因为当年的极左风潮,避尊者讳。这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共产党永远都是正确的,高层领导永远都是正确的,他们的错误怎么能说出来呢?市委书记都叛变了,这哪能告诉老百姓?这种指导思想,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的三十来年,渐渐淡化,民主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步一步在往前推进的。现在就有可能根据真实的史实,把当时的情况反映出来。”
离《红岩》远点,离史料近点
以“江姐”为题材重新拍摄电视剧的设想,首先来自重庆市委宣传部。
薄熙来主政重庆以来,“唱红”与“打黑”同样声势浩大。除了大唱红歌,还要发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重庆市委宣传部何事忠部长也是大抓红色题材的挖掘,早就有意愿把他们全国着名的、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包括革命烈士都搬上荧屏。”本身就是重庆籍,从小在成都长大的编剧谭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重庆方面有位先生最先找到我,表示重庆有意愿把‘江姐’这个题材来进行重新创作。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大题材,应该由‘国家队’来参与。想通过我跟中央电视台联系。知道我十多年来一直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合作。”谭力牵线,央视着名制片人李功达与重庆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一沟通,“双方一拍即合”。而李功达对拍摄这部电视剧的描述是“我们接到这个任务”。
制片人李功达、导演彦小追、编剧谭力几乎是一个“铁三角”组合。三人之前的合作包括历史剧《东方朔》、谍战剧《特殊使命》等等,其中《特殊使命》2009年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重庆方面希望找《特殊使命》的原班人马来做‘江姐’题材的创作。”李功达说。
主创人员组成小分队,到重庆听取重庆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想法,搜集资料,马上进入实质性操作。剧本创作的主要参考资料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他们出了一本专着叫《魔窟》,对烈士、叛徒、特务三大类人的个人经历和主要事件,分门别类做过梳理,非常详细。我们去重庆采访时,他们提供了很多资料。除了看实物以外,我就主要根据《魔窟》这本书创作。”谭力说。他还提到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的口述:“厉华先生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红岩英烈,和很多烈士的遗属们都有很深交往,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
剧本创作前后历经半年。初稿出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当地烈士家属召开座谈会,进行研讨;编剧依据研讨意见进行精修、加工,再次传给重庆方面,又再次研讨、开会。另外一方面,制片人李功达非常谨慎,又与“江姐”原型江竹筠远在美国的儿子彭云进行联络。“彭云给我们写了信。他和他身边的亲人看了剧本,有什么意见,彭云写得很具体。我们根据他的意见又研究讨论修改。如此往来好几次。”谭力介绍。
谭力对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何部长一开始就明确说:未来的《江姐》电视剧,应该离《红岩》小说远一点。他说《红岩》就是一部根据当时史料虚构的小说,如果电视剧以《红岩》为蓝本来改编,就是在虚构的基础上再进行虚构,离真实更远了。”
最“性感”的江姐
从1962年革命小说《红岩》出版迄今,以“江姐”为主要角色的文艺创作不下十余种,包括前后三个版本的歌剧《江姐》,电影《烈火中永生》,1984年10集版和1999年18集版的电视连续剧《红岩》,以及评剧、越剧《江姐》等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文艺作品,几乎都以小说《红岩》为素材底本,革命者的典型代表除了江姐还有许云峰、双枪老太婆,脸谱化的叛徒便是书店店员甫志高;江姐一出场,便是“革命老大姐”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地下组织的重要女领导,扮演的演员通常一脸肃穆、正义凛然、年龄偏长;情节的表现以狱中斗争为主,江姐入狱以前的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基本为空白。
这一次的新版电视剧《江姐》却改变了前述的一切。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小萝卜头,这些小说《红岩》里最着名的人物全部不见了。共产党内的叛徒塑造得非常多样,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市委委员”刘合廷—据制片人李功达、编剧谭力的说明,这个虚构人物的原型,就是当年的重庆地下党市委书记刘国定、市委副书记冉益智。30集的电视剧,狱中斗争的分量只占8集,主创人员用了大部分篇幅来表现24岁的年轻女人江竹筠如何从一个基层交通员“江小妹”成长为党内受人敬重的“江姐”。一贯“被隐身”的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成了这部电视剧里的男一号人物,江竹筠与他如何从假结婚发展出真感情、生下儿子彭云的过程,以及彭咏梧与前妻谭正伦、江竹筠之间的情感纠结都被大书特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