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花 通讯员 王琴
曾经领养过一对儿女,然而到了老年,一对老夫妻竟然投靠无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一位无亲无故的居民竟承担起赡养老夫妇的义务,而且这一不图名不图利的行为竟持续了整整六年。对于这位居民,邻居们称赞就是亲儿子,也不一定能如此尽孝。不得不提的是,这位居民还是一位残疾人。他就是家住留园街道玻纤路社区的陈祖徐。
像待父母一样照顾你们
杨凤英和杨耀明夫妇生平经历坎坷,老夫妇俩一生未生育,曾领养过一对儿女。 2003年,杨凤英夫妇的一个房子拆迁,老夫妇便去投靠养子养女,因为拆迁款归属问题,老夫妇俩与养子养女对簿公堂,竟断绝了关系。老夫妇投靠湖州的侄子,又被婉言谢绝。丈夫杨耀明早年患脑动脉瘤开过刀,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杨凤英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投靠无门的老夫妇再次回到苏州,住进了一家养老院。
每月2000多元的护理费以及1000多元的医药费,让老夫妇非常吃力。养老院生活单调,对身后事的担忧,这些让老夫妻俩经常以泪洗面。 2004年初,杨凤英心脏病发再次晕厥后,两位老人下定决心给陈祖徐打了电话。 2001年时年74岁的杨耀明因脑部手术,陈祖徐的爱人曾在老两口家做过家政而认识。 2003年,老夫妇俩房子拆迁后去投靠养儿养女,陈祖徐和爱人都为老两口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而高兴。那知道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位老人再次出现的时候,竟然是这般凄凉。陈祖徐当时表态:“让我来照顾你们,我一定像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
陈祖徐说到做到,回到家后,他把自己的卧室腾出来给两位老人,自己和妻子搬上了楼上10平方米的阁楼住。陈祖徐做这个决定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家中已经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自己是个下肢残疾人,妻子还在外面打零工,再领回两个病罐子老人,今后怎么生活,陈祖徐自己也没有做好准备。“别无选择,他们心理负担太重了,如果没有人照料,两个老人肯定活不了多久。 ”
亲儿子顶多也就这个样
杨凤英夫妇住到陈祖徐家后,打破了陈祖徐一家平静的生活,陈祖徐也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日子。由于杨耀明脑部动过手术,脾气暴躁,加上病痛的折磨,经常会无端发脾气,甚至会打人,但陈祖徐从不顶撞,且总是笑呵呵的。杨耀明经常大小便失禁,每天都会产生唾液把衣服流湿,陈祖徐不厌其烦坚持每天给老人换衣服,被子也隔三差五换洗和拿出去晒。后来,老人便秘,为能准确体会排便力道,不伤到老人的肌肤,陈祖徐手指涂满蜂蜜,忍着难闻的臭味,每天用手为他抠大便。
杨凤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经常会发作,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送医院挂水。每去一趟医院,不仅花费不少,全家人都非常辛苦。为此,陈祖徐针对两位老人的病买了很多医学书,自己研究,不懂的地方去医院请教医生。他还买了电子血压器,每天给两位老人测量血压做记录,掌握老人发病的规律和征兆。老人有一些小毛病,陈祖徐就自己帮他们解决。
2007年9月,80岁的杨耀明的脑部病情突然恶化去世了,陈祖徐风风光光地帮老人办了丧事,这得到了老人远方亲戚和街坊邻居的一致称赞,“就是亲儿子,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
不是一家人成了最亲的一家人
老伴去世后,杨凤英很受打击,陈祖徐又和爱人轮流陪伴老人左右,帮助老人走出悲痛。 2008年8月,79岁的杨凤英又中风了,所幸陈祖徐夫妇发现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经过20多天治疗,老人的病情稳定了。这次生病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大小便失禁,半身瘫痪。陈祖徐又不离不弃日夜守护着,每天坚持陪老人锻炼走路,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现在走路、吃饭、大小便都恢复得跟过去一样。
为了怕杨凤英再次摔倒,陈祖徐从阁楼搬到了楼下客厅。“这几年就没有睡过囫囵觉。 ”每天夜里,老人都要起夜七八次。杨凤英爱吃肥肉,但是身患高血压的她不能多吃肥肉,每次吃饭,陈祖徐还得哄着老人吃完碗里的饭菜,才会奖励一块“红烧肉”。
陈祖徐说,从老夫妇俩住到他们家的第一天起,他已经做好给老两口养老送终的准备,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只为了当时看到两位老人孤苦无依时产生的一种责任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杨凤英夫妇和我们家就是有缘分,所以就成了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