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最近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项目和“中国丹霞”相继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40个。那么这几处世界遗产地具体在哪里,都有哪些看点?
丹霞地貌星罗棋布的绚丽
2010年8月1日,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含龟峰)、浙江江郎山这六个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闻名的丹霞地貌,以“中国丹霞”的名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使得一抹丹霞惊艳世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尤以中国分布为最广、发育也最为完整。列入世遗的六处只是中国丹霞的代表而已,中国丹霞的总数达到了790处。
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湿润区、西南部湿润区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在浙、闽、赣、粤、湘、桂等东南省区,发育着碧水丹山相映成趣的清秀优美的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在云、贵、川、渝等西南省市,发育着丹崖飞瀑相得益彰的气势磅礴的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在甘肃、宁夏、青海等西北部省区,发育着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
看似永恒的地貌,其实跟人一样,也在以它的时间刻度经历着出生、成长、衰老、死亡。丹霞地貌依据其发育过程,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六处中国丹霞,全面展示了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贵州赤水是青年期早期的代表,福建泰宁是青年期晚期的代表,湖南崀山是壮年期早期的代表,广东丹霞山是壮年期晚期的代表,江西龙虎山是老年期早期的代表,浙江江郎山是老年期晚期的代表。
衰老后的丹霞将归何处?美国地理学家戴维斯1899年创立的“侵蚀旋回学说”,给出了个令人欣慰的理论模式:一种地貌经历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地貌发育阶段,称为一个侵蚀旋回。再一次的地壳运动后,地貌又进入一个新的侵蚀旋回……丹霞不老,只要山体抬升,便会进入下一轮的重生。
天地之中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在中国人的早期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天地之中心在中国中原的郑州登封一带,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荟萃的中心。
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其中,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更是一组无与伦比的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和一处无可替代的人类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