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导读 :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机关干部,一年内被骗8次,被骗走近3万元,小到“短命电话卡”、无法使用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大到危及生命的假药消渴降糖胶囊,价值万元的玉石床垫、饮水机。
为何骗子屡屡把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并屡屡得逞?
骗小钱:电话卡,接收器……
家住芝罘区毓西路的孙庆军(化名)老人这几天再度遭遇骗局。上周六早上,孙大爷到锁厂市场买菜,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在这里摆摊,叫卖一种电视信号接收器。围着看的,都是孙大爷这样的老人。男子说,有了这个东西,就再也不用买机顶盒、交闭路电视费了,小的能收30多个台,大的能收50多个台。
一听能省七八百块钱,孙大爷毫不犹豫地花了25块钱买回一个小电视信号接收器。拿回家女儿一看,明明就是一个“三通”,用上后,电视也没反应。老人还很有把握地替骗子辩解:“那个人说了,回家插上以后5个小时才有用。而且人家说了,不好用可以回去退货。”结果到了下午,信号接收器还是没有接到信号,老人拿着回锁厂市场去找,男子早没了踪影。第二天,人还是没去。
老人的女儿孙梅(化名)向96110打来电话说,这是爸爸一年来第8次被骗,好在这次被骗的金额不多,但她实在忍无可忍,希望通过报纸呼吁老年人提高警惕,向外掏钱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孙梅说,前一段时间一男一女自称通信公司业务员上门推销长途话费优惠服务,诱使父亲预存了500元电话费,可没过几天电话语音提示500元话费有效期已到。孙梅说,业务单上注有“中国通信IP长途业务受理单”字样,以及预存话费金额,拨打长途方式是17970#。但是拨打业务单上的咨询电话,发现是空号。
几经打听,她才知道17970是中国卫通公司长途业务的接入号,但这家公司的山东分公司称没有开展上门服务业务,这两名“业务员”肯定是骗子。他们利用老年人对电话卡业务不熟悉,提出为老年人绑定长途业务服务。可能是三四十元的电话卡,以100元卖给老年人。而这些电话卡往往是有效期即将到达,老人买去用不了多久就过期了。
这样的小钱,还被骗去好几次,理由包括有人进城找亲戚,结果亲戚搬家了,又没了回家的路费等。孙梅说,父亲这个年代的人,从部队转业后就进了机关,一直很单纯,特别容易相信人,骗子大概也知道他们好骗,总是屡屡得手。
骗大钱:天价床垫万元净水器
不过,和家里的床垫、净水器比起来,上面说的还算是小钱。
去年夏天,孙大爷到南山公园散步,几个年轻人看他穿得体面整洁,像个老干部,便凑上来,推销一种床垫,发邀请函请孙大爷去免费体验。在体验中心,孙大爷得到了“非同寻常”的照顾,“每天去他们都询问我吃得怎样、睡得好不好,每天都给测量血压、讲解医疗知识,还让我躺在床垫上进行免费治疗,很关心我们老年人的健康。”最让老人感动的是,小姑娘小伙子们嘴都特别甜,管老人们叫“爸爸”、“妈妈”。为了吸引老人去,体验中心还鼓励老人攒一种石头,去一次给一粒,攒多了串成项链、手链,戴着可以防辐射,消除疲劳。
这些甜言蜜语和小礼品让孙大爷对体验中心有了感情,孙梅说,自己还没听说过在床垫上睡一觉就可以包治百病的。看了体验中心的宣传,她第一感觉“这是骗人的”,劝告父亲不要再去。不料父亲却铁了心要买床垫回家。面对孙梅的劝阻,老人甩出一句话:“我花我的钱,你管不着。”后来,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天价理疗床”,再加上确实什么病也没治好,孙大爷这才服气了。
除了万元的垫子,孙梅觉得家里的万元净水器也是父亲被人忽悠了。这种所谓的“天价”饮水机,与普通饮水机没有多大区别。从其产品说明书看,它是“通过特定的频谱作用,将普通饮水机制作成与人体器官细胞频带谱场相配的频谱水,改变原饮用水的理化特性……从而达到保健和辅助治疗的效果”。根据饮水机上的“卫水准字”,孙女士查询了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发现居然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获得过卫水准字的天价饮水机。
骗健康:为假药停用真药
最让孙女士痛心的,还是父亲被假药骗得长时间不肯服用医生原本开的降糖药拜糖平,给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去年夏天,孙大爷在市区某知名大药房买感冒药,药店的促销员很热情地询问老爷子的健康状况。孙大爷如实说身体目前状况还好,就是有糖尿病。促销员听说,马上拿出一种“健”字号的降糖胶囊说,几瓶就能控制住血糖,非常好用。服用这种保健品,可以停用一切降糖药物。
孙大爷信以为真,回家每天按时服用药物。一次,被女儿发现了,孙梅认真检查了药瓶,发现这根本就是“健”字号的保健食品,怎么可能替代药品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一旦血糖失衡,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2006年初冬,孙大爷患过糖尿病的并发症——败血症差点送命的情形,孙梅的愤怒变得不可遏抑。去医院一查血糖,短短10余天,老人的空腹血糖从原本控制得还不错的7.6摩尔,一路飙升到11.3摩尔。女儿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药瓶扔到了垃圾桶,并反复和老人强调糖尿病是一种终生需用药物治疗的疾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养老金”咋成“唐僧肉”
老年人被骗事件频发。今年以来,本报已做过《揭开“免费体验”真面目”》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幸福派出所梁传波所长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一直呈高发态势。公安机关将这类案例归结为三类,一是利用老年人治病心切的心理,举办假药讲座,由骗子扮演专家,从高价产品上骗取老人的钱财;二是根据老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利用假的元宝、项链、出土文物等,假称转手就能赚大钱,再加上几个骗子合演诱使老人上当;三是打电话假称老人的子女受伤或是有病,要求老人马上向某账户打款,利用老人爱子心切的心理骗钱。近一段时间,以上3类案件每月都有数起报案。
梁传波所长表示,老人防骗,一定要有一种意识,就是任何时间向外掏钱时,都要三思后行。一定要到正规大医院就医,不管多么贴心的体验、体检,都不要轻信;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卖贵重物品时,要一慢二看三商量,和子女商量一下,不要回去后马上拿钱给别人,不要贪小便宜。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马上和有关部门联系,报案,不要听信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
至于如何避开“免费体验”的陷阱,工商人员表示,要看保健品、药品、器械等产品的“准生证”,包括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尤其是药监部门的审批证要看经营场所有没有工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烟台一家制药有限公司经理韩强告诉记者,“国药准字”是药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取得的生产批准文号,相当于人的身份证。按规定,“国药准字”必须被标注在药品包装的显着位置。一种药品如无国药批号,不能在国内销售。
烟台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刘万卉告诉记者,借用“权威专家”名义,使用“签订合同”、“药到病除”等绝对化、承诺性的语言,是医药虚假宣传的重要表现。实际上,对于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做到药到病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被骗的老年人通常容易轻信口头承诺,防范意识薄弱;同时节省惯了,容易被“小便宜”迷惑。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儿女与老人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不少空巢老人晚年孤独寂寞,骗子的热情攻势于是特别容易打动老人。
YMG记者 李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