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子女反对、财产继承等成老年人再婚绊脚石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加入时间:2010-10-16 7:36:38    点击:785


两位老年人在相亲会上寻找合适的对象信息。 记者 孟达 摄(资料照片) 

    恋爱 、结婚,这是步入婚姻殿堂的正常程序,然而,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路走起来却要比年轻人难上许多。儿女是否同意,邻里如何看待,财产如何分配……一个个拦路虎,让黄昏恋这列时尚快车难以驶上康庄大道。

    来自“半岛之恋”相亲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走到一起后,绝大多数选择了同居而非结婚,尽管,同居也是为将来的结婚做努力。

    非婚同居的背后,折射出了黄昏恋的举步维艰,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急切地期待再次叩响婚姻殿堂的大门。来自“半岛之恋”相亲会和多家婚介所的统计数据显示,60%以上的丧偶老人有意寻觅老伴,付诸行动的比例也在成倍增加。

    ■故事

    老人为找伴,折腾了三年

    今年63岁的张贤(化名),已是“半岛之恋”相亲会的老会员,“半岛之恋”的大型相亲会,他几乎场场不落,而私下约见的“女朋友”少说也有十几个了。

    张贤的老伴去世多年,退休后张贤倍感孤独,在儿女的建议下,他决定再找个老伴,这一找就是3年,直到上个月,张贤才暂时结束这场爱情长跑。

    除了现在已同居的“女朋友”,3年中,张贤还和5个“女朋友”有过或长或短的交往,但都是遇到不同的阻碍,一次次不欢而散。

    2008年7月,张贤在相亲会上认识了一位来自潍坊的陈女士,陈女士52岁,丈夫去世后来青岛投奔小女儿。张贤和陈女士相处了一个多月,和儿女们商量准备要和陈女士深入交往时,不想遭到了儿女们的反对,理由是陈女士是外地的,也没有工作,和张贤不太般配,张贤只好放弃。

    第二个女朋友是青岛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身体不好,在和张贤交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住院,在儿女们的干涉下,张贤中断了和女方的交往。

    接下来的两个女朋友,都是因为没看好张贤而没了结果,一个是对方的儿女认为张贤家条件一般,另一个是一直没有做通儿子的工作,对方的儿子不愿意母亲再找老伴,尽管张贤和这位“女朋友”交往一直不错,最后还是无奈分手。

    第5个女朋友和张贤交往的时间最长,前后有半年,交往的时间越长,他们越发现,像他们这样的黄昏恋根本就不是两个人在谈恋爱,而是两个家庭在谈恋爱。交往中,两个人之间难免有些小摩擦,而一遇到摩擦,双方的儿女就开始打各自的“小算盘”,这让两位老人很是难堪。矛盾多了,分手自然在所难免。

    眼下,张贤和第6位女朋友正在“热恋”。说起3年的爱情长跑,张贤经常半开玩笑半认真:“比年轻的时候谈恋爱累多了!”黄昏恋,恋起来不容易,这几乎是每个老年人的感慨。

    ■现象

    岛城黄昏恋越来越普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开始日益普遍,青岛市独居老年人的人数已超过40万,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达30%,其中丧偶老人的生活状态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尽管恋起来不容易,但对黄昏恋,老人们早先的那种抵触情绪已越来越淡。

    “老年人现在走进婚姻介绍所的越来越多,我现在的客户中,找老伴的老年人就占了近一半!”市北区一家婚介所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年,找老伴的老年人很少,就是有也是偷偷摸摸的,但现在,儿女跟着一起帮老人张罗对象的明显比以前多了。

    “找对象很正常,没有什么丢人的,跟你们年轻人一样!”在“半岛之恋”相亲会的报名处,家住陵县路的齐先生和记者打趣说。齐先生58岁,老伴离异多年,唯一的一个女儿也已出嫁,晚年生活的孤单寂寞,让他动了找老伴的心思。除了相亲会寻觅缘分,齐先生还在一家婚介所登了记。

    碍于子女、财产等问题

    “黄昏恋”多选择非婚同居

    家住浮山后四小区的韩女士,今年7月份通过相亲会找到了老伴。早年离异的韩女士老家在河北 ,女儿在青岛工作,十年前成了家,韩女士卖掉了老家的房子过来投奔女儿。女儿一家各有所忙,每天只有韩女士一人守着空房子。在女儿的劝说和张罗下,本来对找老伴还很抗拒的韩女士默认了。没想到,不过一周的时间,韩女士就经人介绍找到了合适的男朋友。对方是一位退休教师,也有一个女儿,韩女士和他聊了几回,双方感觉都还不错。在交往了两个月后,韩女士从女儿家搬了出去,住进了这位退休教师的家里。退休教师自己有一套套三的房子,两个人过起了非婚同居的日子。

    虽然已经出双入对,正式确立了关系,且长期同居,但韩女士和男朋友至今没有结婚的打算。

    “也想过结婚,但是我们不打算登记了,彼此都有子女,不想因此给他们带去麻烦。”韩女士表示。

    进行婚姻登记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很少,这一点在市区的婚姻登记处也得到了证实。

    老年人为何选择非婚同居?答案是:结婚的阻力太大。

    市北区一家婚姻介绍所的负责人王女士分析说,老人找老伴首先要能得到子女的支持,但许多子女在老人再婚这一问题上是个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希望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另一方面又担心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烦恼,比如,老人再婚后的财产继承、房屋分配、赡养问题等。只同居不结婚,老人们可同处居住,能在生活上相互帮扶,同时也避免了结婚带来的烦恼。

    此外,来自社会的流言蜚语也同样让老人们对“梅开二度”心有芥蒂。

    老人们对第二次婚姻生活的担忧,也让再婚形式大于实质。

    一位多年从事婚介的人士表示,老人们都活了大半辈子,能够走入黄昏恋无非是为身边多个说话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财产、子女等问题,产生的分歧也很容易就将爱情的火花浇灭。一个例子是,一对再婚老人合伙买了一套房子,男方出钱女方出装修,房子住进去了,却在以后房子的归属上发生了争执,争来争去,最后结婚证不到半年就换成了离婚证。 文/记者 陈浩杰(署名除外) 

    ■链接

    丧偶老人再婚有益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严重的孤独心理会引起老年心理变态,影响健康和长寿。如果丧偶老年人为了摆脱孤独和寄托心灵,有勇气寻找配偶进行再婚,不但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增加无限情趣,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美国对100余名65岁以上的丧偶老年人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重新结婚者心情舒畅,疾病减少,延缓了衰老。而没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却心情抑郁,落落寡欢,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再婚老年人。

    ■相关新闻

    婚前财产公证七成为再婚老人

    据哈尔滨市公证部门统计,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人群中,70%是再婚老人。近年来,老年再婚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许多再婚老人都逐渐意识到,为了避免再婚造成的家庭纠纷,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实现晚年婚姻,保证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

    据介绍,老人婚前公证大体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儿女能同意结婚,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死后,减少家庭纠纷。据统计,再婚老人离异案件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财产问题而分手的。一些老人再婚时,由于担心会引起误解,有意回避财产处理等问题。事实上,由于在财产分配上处理不当,再婚老人生前家庭和睦,去世后继母(或继父)与子女因财产问题反目成仇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采取婚前公证对家庭成员都有好处。 据《哈尔滨日报》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