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同里,家家临水,户户通舟,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经过水的渲染活像一片深绿色的荷叶,叶片上脉脉的经络犹似纵横交错的条条河港。古镇的路,古镇的水,古镇的桥都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情调。被岁月风霜磨得光滑的青石板上,使你恍惚间走进千年历史的殿堂。古镇静谧、悠长,让我深深迷恋,觉得古镇就像浮在水面上的一个水石盆景。水巷小桥,罗星听雨,庙宇古刹,明清一条街的房屋建筑,商业设置,连服务员的衣着都是清一色的明清式样,让你遐思千古,流连忘返。这里很多房屋都是典型的多进式的设置,青瓦顶、木椽架、马头墙、前宅后园,间或东西花园,田园的清静,充满着山林的幽深。一篇篇人生悲欢离合的故事从这些高墙里演绎出来。让你感慨,赞叹。
一座飞檐出角的大院——“陈家牌楼”是明代“监察御史”陈王道的古宅,建筑规模为同里之冠。修葺一新的高大牌坊,楣额上书有“明朝侍御”笔力遒劲的四个大字,庄重威严。这里有陈去病组织同盟会的史料,有朱祥督建造宝带桥的遗物,还有柳亚子和南社的故事,当我步入宅内,其亭、台、楼、阁,春草池塘,气势恢宏的大厅,轿厅、花厅、内厅,在门楣、窗格、梁柱之间精美的雕刻随处可见,它技艺精湛,线条流畅。池塘四周湖石镶砌,间或夹杂着花草,古树、石影相映成趣。摇曳的枝叶似乎在诉说着古宅当年的显赫和辉煌。宅内雕花的扶杆楼梯曾是陈翠娥赠送珍珠塔给方卿走过的楼梯古物,家喻户晓的《珍珠塔》故事让你体会一下方卿与陈翠娥当时各自的情怀。
漫步庭院回廊,感到从未有过的悠闲和轻松,领悟回廊的精妙,让你自由眺望、移步换景,一亭一池的细微处,品味庭院的精细,台阶,湖石,翠竹都显出特有的古朴雅丽,难以忘怀,抱柱上的幅幅楹联,体现同里人高尚的文化内涵,为古宅增添了历史文化的气息。古镇还有金松岑、严宝礼、王绍鳌等很多爱国志士的故居。因年代久远,有些残破不堪,但环境幽静,有的大门面河,有的弄堂深深,有的月洞腰门,蟹眼天井,故居历经千年沧桑,凹凸的墙面上,隐约的水渍,斑驳的痕迹,犹如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显示着爱国者在追求真理。
走进同里使我增加了思古之情,更让我想到同里当时读书人之多,“两岸书声接榜歌”就说明了这一点。“浩歌堂”、“留耕堂”,触摸一桌一椅的古物,读一读那些慷慨激昂的文章和诗篇,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游人或许还能闻到书桌一缕墨香哩!
此时此刻,千年同里古镇幽幽怀古之情使我融汇在历史的脚步里,今天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同里是一本历史长卷,又是一首没有句号的抒情诗,洞悉不尽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