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太湖莼菜与“莼鲈之思”

□ 华致中

加入时间:2011-3-18 9:32:07    点击:7343


    富饶江南,特产丰富。太湖莼菜便是其中一朵奇葩。被誉为“水八仙”之一。太湖莼菜又名太湖水菜、茆、马蹄草、纯头、露葵等。乃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性湖沼水生植物。 

    此物原为野生,分红梗与黄梗两种。生长时的地下茎匍匐延伸在水底淤泥中,主茎和分枝随水弯曲,叶片浮摊于水面,呈椭圆形状,叶子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则显示暗红色调,并分泌出一种粘胶状物质。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发现太湖莼菜不仅可以食之,而且还有补血、润肺、健骨、利尿、消毒和止泻等功能。在长期的生活接触中,人们还逐步发现太湖莼菜,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葡萄糖等多种成份营养。确实是江南水生植物中的一宝。

    太湖莼菜,从野生转为人工栽培,并非在现代。而是从明末清初就开始了。因此,人工栽培的历史颇为悠久。如今的太湖莼菜,以红梗为主,栽种普遍。每到夏秋,太湖洞庭东、西山等相关湖面布满了一簇簇、一片片的莼菜,给美丽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太湖莼菜叶嫩食用,可煮可炒,爽口清鲜;特别是煮汤,色香味俱佳,被誉为江南名菜。在着名的“苏帮菜”系中,以莼菜做成的佳肴,除了“芙蓉莼菜汤”、“肉丝莼菜汤”等外,其中最久负盛名的要数“莼菜氽塘片”这道招牌菜了。它以莼菜、塘鳢鱼片(菜花时节最佳)为主料制成汤菜,是每年春季的时令名菜。届时,肥白的塘鳢鱼片十分细嫩,而暗绿色的莼菜又非常润滑;两者置于清花瓷汤碗中,绿白相映,汤清味鲜,食之令人回味无穷,有口皆碑。

    其实,说到这个分上,太湖莼菜在历史上还有一个相关的典故。西晋时,我们吴郡吴县出了一位名人,他就是着名的文学家张翰(字季鹰),他性格放纵不拘,满腹经纶才华。时人曾比之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号“江东步兵”。那时,北方齐王司马冏辅助晋惠帝执政,因慕名张翰出众的智慧与才华将其授为大司马东曹掾。他从江南吴县千里迢迢来到洛阳任职做官。在随后的日子里,张翰发现当时的王室内部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十分激烈。他深感江湖险恶,多有不测。于是暗暗从长计议退出官场。一年秋季,他见时机已到,托言见秋风起而思念家乡吴中的莼羹与鲈鱼。在征得齐王同意后,当即悄然返乡。不久,齐王在“八王之乱”争斗中败北。而张翰却因借故“莼鲈之思”而得免于血性灾难。张翰凭着其过人的胆识,巧借思念故乡“莼鲈”之说,而最终逢凶化吉,安抵家乡的故事,日后被传为美谈。久而久之,“莼鲈之思”的成语便由此而来。这条成语在旧时亦多用作思乡之辞。“莼鲈之思”成语亦作“千里莼羹”或“莼羹鲈脍”。

    由此看来,小小的太湖莼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文章故事。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了。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