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黄帝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虔诚膜拜的圣地。
我是在从西安到延安的途中去瞻拜黄帝陵的。上下五千年,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很多创造发明,都始于黄帝时期。诸如文字、丝绸、医药、舟车、音律、数学等,都是黄帝时期的首创。因此,每年清明时节祭拜黄帝陵,已成为我们历代人民昭先烈祖、扬我中华最隆重的典礼活动。
黄帝陵墓建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山不高不陡,相当于一块黄土高坡罢了。黄帝陵三字,为郭沫若所书,其碑建在祭殿之内。殿前,有二副对联,其中一副写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殿后,又有一古碑,刻有"桥山龙驭"四个行书大字。古碑之后为墓,高3.6米,周长48米。桥山广植古柏,林木荫深。陵墓前香烟缭绕,庄严幽静。我站在陵墓前鞠躬礼拜,不禁浮想联翩。"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青年时代发出的呐喊。在这里,轩辕正是代表着祖国。一百多年来,中国之被列强所侮辱、所侵略、所割据,几代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所追求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独立、富强的大中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且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今日之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之东方。纵观华夏历史,怎不发出无限激奋和感喟。
轩辕庙在陵墓一侧,大殿高悬"人文始祖"巨匾,肃穆壮丽,气势恢宏。我注意到庙堂保留有北宋以来几十方碑刻,为汉、满、蒙、回、藏等多种民族文字所书,弥为珍贵。这些碑刻有力地佐证了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轩辕庙同样古柏成群,特有一种典雅凝重氤氲氛围。有一棵千年古柏,树高19米,腰围10米,传为黄帝亲植,故名轩辕柏。生长几千年,至今依然苍翠青葱,嵯峨挺拔,透出勃勃生机,实在是一个奇迹。着名的轩辕柏,应该说是中国性格之象征,也是伟大祖国青春永在的写照!
轩辕柏下,新辟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纪念碑刻,饶有兴趣的是,还保留有一块空地,据说这是留给台湾的。期待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之日,也将在这里刻碑纪念,以告慰始祖。
黄帝生有25个儿子,分别有12个姓。据说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12姓的后代,就是苗、匈奴等少数民族也认同是黄帝的后裔。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些年来,每逢清明、冬至(港澳台就有冬至上坟扫墓的民俗)不仅内地各族人民,都会涌来参拜黄帝陵墓,包括港澳台以及远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也都会不远万里来"寻根追源",缅怀始祖。他们往往摘一片柏枝,捧一掬黄土,以抒发爱祖国爱故乡的心志。我在黄帝陵就碰上了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巴西的三批华人华侨参访团队,有些年迈的老者走路很吃力,但是在这里,他们一个个精神焕发,满怀激情,这使我很感动,虔诚是一种力量。他们之中,尽管来自五大洲,但是,黑眼睛,黄皮肤,都是黄帝的子孙呀!血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