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天笑
记者从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了解到,从5月1日开始,交巡警支队将在全市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 5月1日至5日,每天早晚高峰期间,在斑马线旁安排一名辅警或者志愿者,对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劝导、引导和宣传、教育,使交通参与人能够习惯“礼让斑马线”; 5月6日之后,在斑马线附近安排民警,对不主动避让行人的机动车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第一款、省交管条例第56条第一项“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规定罚款50元、记2分。
交警说法
斑马线事故占三成以上
交巡警部门昨天表示,此举是苏州打造“全国交通文明示范城市”的又一重要举措。“礼让斑马线”活动将以古城区为重点,在全市逐步推广。
近期,交巡警部门将联合市容市政部门对市区斑马线进行梳理。对设置不合理的断头斑马线予以清除,对设置密度过高的地区进行整改,使斑马线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机动车频繁停车让行。
与此同时,交巡警部门将完善斑马线周边设施。比如,在斑马线两侧的机动车道上依次施划“人行横道标志”、“减速标志”、“请主动避让行人”等交通标志和提示语;在斑马线的两头施划“请快速通过”的提示语;在斑马线两侧设置LED屏,面向机动车道一侧提示“请主动避让行人”,面向行人一侧提示“请快速通过”;横道线上施划右侧通行的指示箭头或者脚印标识。
市交巡警支队负责人王林林说:“开车的人在斑马线前礼让是基本素养,有时候司机等不及,争抢道路,很可能引发事故。而有的时候,行人也该学会礼让,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据统计,全国各地城市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斑马线事故占了30%甚至更多。
现场直击
红灯刚结束,汽车急着过
“斑马线行人优先”,这在道路交通法规中早已确定。现实状况如何?昨天,记者特意选择中午车流量较少的时段,驾车从人民路饮马桥至东吴塔走了个来回。
在这一段人民路,路幅较宽的路口均安装了信号灯,少数路口没有信号灯。记者看到,汽车在通行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路口时,在信号灯的指挥下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但是谈不上“礼让”,当信号灯由红灯变绿灯时,行人尚未走过去,一些司机已经急不可待地踩油门了。在一阵油门轰响声中,还没来得及过去的行人只能“吓势势”地往前跑。而通过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路口时,则基本上都是“人让车”。
南门小商品市场通往南环新村的一条斑马线没有设信号灯,记者发现,过往汽车基本不减速,行人过街需要在车流出现空隙时飞快穿越马路。在马路对面开美容美发用具店的陈先生说,每天坐在店里看着行人过马路,“常常都给他们捏把汗,最可恨的是,有些司机遇到行人不仅不减速,还使劲按喇叭。 ”
陈先生说,苏纶路刚修好前,苏纶路与人民路交界的路口也没有信号灯,过往行人看着穿梭不断的车流只能等,结果常常过一个路口需要等上一两分钟。如今有了信号灯,这样的情况就不存在了。
记者还注意到,在斑马线前,与公交车相比,出租车和私家车“礼让”还是稍显逊色。每当信号灯转换,车身较轻、加速较快的小型轿车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冲过停车线。而公交车因车身较重,启动时则略显迟缓。
记者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以318路公交车为例,从平江新城出发,穿过古城区,进入沧浪新城,沿途33个站点,经过斑马线路口25个,一个司机一天要跑4个来回,等于要过200个斑马线路口。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斑马线前礼让一直贯穿于司机的日常培训中,如果每个路口司机都能做到“礼让”,等于给200个批次过马路的行人提供了安全的道路环境。
微博声音
行人也该懂得“礼让”
有关“礼让斑马线”的消息在“党报热线微博”上 (t.sina.com.cn/szrbdbrx)一经发布,立即引来众多“粉丝”关注。
粉丝“吴某人”称,“斑马线前的‘礼让’应该更加灵活些,用固定的法规加以限制,似乎有些不合情理。‘礼让’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自觉表现;用法律法规加以限制,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已经和文明社会的标准背道而驰了。 ”
粉丝“七尺”认为,在平时驾车过程中自己都做到了“礼让”,绿灯亮起时,慢慢加油门,不仅安全而且省油。不过,“礼让”似乎不应该只是车辆应该注意的,对于行人来说,也应该学会“礼让”。现在不少行人不走斑马线,乱穿马路,更有甚者一路小跑或是骑着电动车闯红灯,这让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礼让”的司机很“受伤”,行人和司机得相互尊重才是。
粉丝“暖和”曾在德国生活过。他表示,在德国遇到人行横道和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行人无条件优先通过,根本不用看有没有汽车。另外,在法国、意大利、日本也都是如此。而在澳大利亚,在比较偏远或者人少的地方,没有斑马线也没有信号灯,行人想过马路,必须先把手举起来,示意车辆要过马路,然后两侧司机看到后会主动停车。
当行人未跨越延长线,①车道上的机动车未停车让行,应当依法处罚。当行人跨越延长线,①②车道上的机动车未停车让行,应当依法处罚。白色机非分道实线视同机非隔离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