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蚕豆是立夏不可少的尝鲜食品。
5月5日,园区中海社区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神奇纸盘画鸭蛋”活动。今天是立夏,又逢“母亲节”到来前夕,所以社区准备了咸鸭蛋和纸盘等制作原料,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 □记者杨海石摄
□本报记者 吕继东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源于古代祭礼。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仪式较为隆重。而后许多民风习俗也随之产生,有些风俗至今还在苏州老百姓的生活中鲜活地保留着。昨天,记者采访了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
饯春筵李酒会
气象学一般把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2摄氏度以上作为夏季的开始,而民间则往往以立夏日的到来作为春天的结束。
据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介绍,立夏日当天中午,苏州人往往摆设午宴,称“饯春筵”,意为饯春迎夏。菜肴中必有海蛳、面筋、酒酿、馒头、咸鸭蛋、酱猪肉、金花菜等。说是吃了这些菜不疰夏。一些文人雅士、闺阁女伴也会相约聚会,作诗吟唱,品尝李子酒,被称为李酒会。
而尝三鲜,也是老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这三鲜是哪三鲜呢?据介绍,三鲜有地三鲜,指的是蚕豆、蒜苗、苋菜;树三鲜,指的是香椿、梅子、樱桃;水三鲜,指的是鲥鱼、刀鱼、河豚。而在苏州,地三鲜是立夏日必食之物。此外,苏州也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尝食。
沈建东介绍说,三鲜是“饯春筵”上的必备之物,其中青蚕豆更是不可少的尝新食品。四月有新鲜蚕豆上市,剥去一半壳,剪上细细的九刀,可使豆变成连在一起的九瓣,放油锅内氽。氽好后豆皮碧绿如翡翠,炸开的豆肉金黄似宝石,颗颗宛如盛开的兰花,故名“兰花豆”。清代苏州诗人尤侗有《兰花豆》诗为证:“本来种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畹兰,莫笑吴侬新样巧,满盘都作楚骚看。 ”
此外,苏州立夏日还有喝“七家茶”习俗。以各式细果(如桃片、麦片、蚕豆、青梅、枣子等七样吃食)烹煮雨前茶。而这七样吃食必乞之于左邻右舍,故称“七家茶”。“七家茶”除给自己孩子以外,还馈送给乡邻,说是喝了可不疰夏。
称体重斗鸭蛋
立夏,苏州有称体重的习俗,到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杆上称一称。小孩一般还会玩吃蛋斗蛋的游戏,胸前要挂个咸鸭蛋。
据介绍,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那时,苏州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孙权对刘备借荆州不归还十分不满。先施嫁妹之计,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又假说母亲吴国太病重,将妹妹孙尚香骗回东吴,要挟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既不肯归还荆州又担心孙夫人在东吴的生活。被派往东吴的大臣临行前去请教诸葛亮,诸葛亮说:请孙夫人称一下体重,然后再带书信回来,刘皇叔就知道孙夫人在东吴的生活好坏了。
大臣到了东吴才知道东吴从来不称人,只有在出卖家畜猪、羊时才上秤。把孙夫人当作家畜当然不妥,怎么能使孙夫人乐意地称一下体重呢?他看这时东吴人正在忙过立夏节,街上的咸鸭蛋特别多,这位大臣仔细一想就有了策略。在立夏的那天,他派人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口设置了大秤,小孩称了便送一只咸鸭蛋,鸭蛋放在彩色丝线的小网袋里,挂在孩子脖子上。并传言说:小孩称了勾勾牵,意思不容易夭折,长得快。大人称了叫称心,吊胃口,不疰夏。这样大人小孩都上秤称了体重。孙尚香也非常乐意地称了体重 ,大臣很出色地完成了诸葛亮交给的任务。立夏称体重吃咸鸭蛋,这个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至今还保留着。
新闻链接
春夏之交,关注心脏
据中医专家介绍,立夏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更多,植物生长到了茂盛期。从传统中医理论上讲,此时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由于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人们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由于早起晚睡,睡眠不足,人们普遍有“春困、秋乏、夏打盹”之感,因此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此外,立夏之后,中午气温较高,身体需要出汗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少,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如果多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因此市民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饮食原则依然是 “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