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跟着别人学倒走,结果因平衡能力下降跌倒;不跑到大汗淋漓就不停歇……你可知道,这些看似“健康”的运动习惯,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误区。
在近日举行的主题为“有效运动、为你的"健康"加分”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十届解放健康讲坛《名医话养生》特辑上,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施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主任陈世益教授,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潘珊珊教授,为市民盘点运动中存在的诸多误区。
误区一
颈腰椎有病仍跳操
纠正:避免激烈运动,可散步
有位中年女士快60岁了,患有颈椎病、腰椎病和骨质疏松,以前会定期去健身房跳操、做瑜伽,但现在从事这些运动常感到头颈、腰部吃不消。不少人觉得,老年人健身项目五花八门,可以经常去公园、健身房,有的倒走,有的拍手,还有的打太极拳、甩太极剑,只要是运动,对身体都好。
施杞教授表示,其实,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必然会出现器官、内脏等退行性变化,这是自然规律,因此,运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果到了这样的状态,而且还有多种疾病,则要避免激烈运动,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运动。在这种状态下,还是要活动,比如:散散步、走走路,或者打打太极拳。运动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因为病而不动,不动反而使原来的疾病加重。
误区二
过量运动导致免疫力下降
纠正:运动适量,因人因时而异
陈世益教授在解放健康讲坛现场表示,适量运动可增加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是,运动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过量的运动不仅不能增强人的免疫力,还会损害健康。女运动员的“三联症”就是指一些女性运动员因为过度运动而导致了饮食紊乱、闭经和骨质丢失症状。此外,过量的运动还会导致血中性白细胞黏附功能下降,而免疫力下降最常引起的身体问题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生命在于科学运动,运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要动静结合,身心结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此外,不同的季节可以选择的运动方法也不一样。
误区三
老人练倒走导致跌倒伤身
纠正:老人平衡力差,不宜练倒走
现在在公园里,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在练倒走。有的人说,常练倒走,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特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通过倒走腹肌收紧,也是腰腹肌平衡训练的方式。
专家表示,倒走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特别是对老年人,并不推荐,还要安全第一。施杞教授特别提醒,在他抢救过的病人中,已有多例因为倒走时仰面朝天摔倒,结果出现严重脑外伤,甚至造成死亡。老年人的记忆力、平衡力相对都比较弱,如果盲目练习倒走,身边又没有人照顾,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跤。
误区四
刻意追求运动后心率达140次
纠正:运动有效心率因人而异
不少市民如今很有锻炼意识,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取了跑步、游泳、打篮球、跳健美操等运动项目。然而,一些市民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确定上却存在误区,一种“锻炼后每分钟心率要达到140次才有效”的说法颇有市场,甚至有一些体弱者也刻意追求运动后达到心率140次/分,认为不这样运动就不“达标”。
潘珊珊教授表示,健康人判断运动强度是否有效,可用心率这一最直接的指标。她介绍了一个公式:运动有效 (适宜)心率=安静心率+(最高心率-安静心率)×60%,其中,最高心率=220-年龄。也就是说,运动有效心率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仅仅用一个数值来衡量。而且,对一些身体有病的人来说,更不能盲目追求心率,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
误区五
机械理解“日行一万步”
纠正:“一万步”是健康理念 动起来就好
现在常说 “日行一万步,健康不耽误”,一些市民将这句健康箴言放在心上,放下狠话 “一定要坚持每天走到一万步”,还专门为此买了计步器,敦促自己完成 “每日步行任务”。然而,有市民发现,机械坚持每天走一万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位市民曾认认真真走了半个多小时,人已经较为疲倦了,一看计步器顿感泄气才走了3000多步,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令他感到难以坚持。
对此,潘珊珊教授表示,步行确实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不过,一万步的运动强度其实挺大,她认为更适合年轻人、身体健康的人。严格地说,要想起到步行健身的效果,对步速、步幅是有一定要求的:步速达到每分钟70米、步幅达到0.7米。 “可能的话,买一个计步器可以督促你完成运动的任务”,潘珊珊教授说道, “我认为 "日行一万步,健康不耽误"是一个健康的理念,不强求机械地去完成,只要我们动起来就能促进健康。”
误区六
不跑到大汗淋漓就不停歇
纠正:运动效果不直接与汗水多寡相关
在健身会所里,常见许多 “运动达人”汗如雨下。他们一跑起来,不到大汗淋漓是断不肯从跑步机上下来的。 “出一身汗最舒服了!”这是他们经常挂在嘴巴的话。
对此,潘珊珊教授指出,若跑步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话,不建议跑到大汗淋漓的程度,一般微微出汗就比较好。不过,潘教授表示,如果真要科学地判断跑步的效果,还是要看运动有效心率,而不是以汗水多寡来简单判断。原因很简单夏天跑步可能稍微跑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到了冬天跑了很久也未必能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因此还是应该用心率来衡量,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运动后心率。
误区七
“运动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纠正:运动有利于大脑发育
有一种说法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少网友对此担心:运动到底是有利于大脑发育,还是使人头脑简单?
陈世益教授在现场笑答,几十年前有人讲体育运动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有人用这句话来歧视体力劳动者,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说法了。现在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坚持运动的人大多有一定知识层次。国家队曾经做过测试,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他们的智商平均测下来可以达到120,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更对大脑智力有益。
施杞教授也否认了 “运动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一说法。他举例说,像中医药大学的武术队学生,他们不仅运动非常好,而且身体健壮,手脚也灵敏。该校的武术队是全国中医系统的冠军,已经保持了20多年的连冠,同时,他们的成绩也是全校最好的。
误区八
运动中“扭伤”不当回事
纠正:运动受伤要及时治疗
有个市民14岁的时候曾经摔过一跤,当时没有治好,就拼命地打篮球,现在查出来是髌骨软化。还有不少人运动中膝关节“扭伤”,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不去医院就医,自己贴点膏药、局部敷点药,结果伤情没能缓解,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有人运动后肩痛,其中不少是肩袖撕裂,误认为是肩关节炎,延误了治疗。
陈世益教授表示,运动创伤是一类独特创伤,肌肉、肌腱、关节软骨和韧带的损伤,需专业诊断和特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