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安,
看牡丹。
牡丹就在万花山,
山上还有花木兰!
写下这几句,自己就莞尔一笑:杨守松,你说笑话呢还是编信天游呢?
5月21日,延安的朋友小崔对我说,去万花山看牡丹,我也纳闷:只听说洛阳牡丹菏泽牡丹,延安哪有?再说,牡丹花期也早过了,哪来?
她和她的先生笑笑,不说。车出延安,他们的朋友小高自学成才,能说会道,什么样的问题都难不了他,就做了我的名副其实的“导游”。
正说着,万花山已经到了。果然,进门就是一片牡丹园!
尽管已经明说了看牡丹,可我依然喜出望外——
某年五月初,我去洛阳,看到的牡丹已经是“半老徐娘”,而且据说还是用冰块置于根部才能在“五一”黄金周看到的,可是延安的牡丹却不凑热闹不赶季节也不必人为去延缓花期,只是在天下牡丹风头出尽以后,伴随着信天游嘹亮豪迈的歌声,她说开就开了!
天下牡丹魂作土,延安牡丹五月开。
延安的牡丹朵也不大,瓣也不厚,蕊也不密,香也不浓。
豆蔻年华,轻灵水秀,一说话就会笑了躲,一阵风就会吹了飞。
蜜蜂营营地哼着小曲,在花蕊间盘桓缠绵。是采蜜,还是求爱?采也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牡丹的闺梦;追也提心吊胆,没有山盟海誓,却会恋到落英缤纷花为泥。
或许也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世界吧,也有见小小的花蕊间,围聚着三四只蜜蜂的,不像朋友聚会,倒更像是多角恋爱或者是众多的追求者在竞争在角斗?原来延安牡丹虽开在夏日,却多春天的温情,虽然藏在深山,也一样的招蜂引蝶。
延安的牡丹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小家碧玉,延安的牡丹是开在黄土高坡和山梁石罅上的,延安的牡丹是开在西北风和信天游的世界里的,延安的牡丹就如米脂少女,奇绝,“惊艳”:贫穷和土疙瘩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美女子呢?
美在没有富贵相,没有贵族味,更没有王者气。延安的牡丹就如枣园、杨家岭和南泥湾,朴实无华,却是风华万千;就如清凉山、太和山和宝塔山,不高,却是信者如云。
我们一路上山,小高就给我指点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碑刻,其中就有“杜甫住宿处”的石碑:唐天宝15年(公元756年),苦于安史之乱的杜甫北上延州(今延安)避难,走的就是这条路,而且就宿在万花山!
难怪,我们从延安过来的公路就叫“杜甫川”。
让我更觉意外的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院长约瑟芬·W·斯特丝1987年写的诗——
一轮东方红,
曾吻毛泽东。
沐浴你我他,
还有牡丹花!
斯特丝想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却没有来过万花山,可惜了!
延安牡丹多为野生,而且古已出名。先是她的多,多到当柴烧,《四库全书》有记载:“牡丹满山谷,樵者采之为薪。 ”再是她的名,隋炀帝就命人将延安的牡丹移植于宫苑——我甚至怀疑,洛阳、菏泽的牡丹是不是从万花山移栽的?还有姚黄魏紫什么的名贵品种,都是延安的种子吧?
就如毛泽东,虽然没有到过万花山,但他在延安播下的种子,却在全中国生根开花了。
如今,牡丹节已经成了延安的一大风景。
日前去太和山,正是庙会,可谓人山人海,煞是热闹。而在牡丹花开五月上中旬的旺季,天边会飘来一片带着延水灵动的朝霞,悄然云集在万花山的山南山北,红的滋润笑的青春无限闹的轰轰烈烈……
那该是延安万人空巷的盛况啊!
这么痴痴地想着,已经到了山顶,却是一片开阔地,有巍巍千年五龙柏:一棵树,五根柱,栋梁之材,直插云天!
五龙柏是万花山的神树,镇山之树。
仰望之神往之,突然,眼前闪出来一点红,一朵花,独立山巅的牡丹花!
就一朵,卓尔不群却是美丽无比,恰如仙女下凡,悄然落在山头:真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应该说,万花山得名于两朵花:一是牡丹花,二是花木兰——
为了代父从军,木兰必须练就一身武功。在别处练武容易被发现女儿身,就在这万花山上辟了一处开阔地,每日上山,练兵习武。
小高言之有据:都说花木兰是河南的,可是从《木兰诗》就中可以判断,木兰在延安——要不,怎么可能“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呢?
就在那朵独自开放的牡丹旁边,雕塑着木兰练兵的一匹骏马。
想见当年,牡丹满山绽放,木兰于万花丛中习武练兵,那是何等华美的风景啊!
天色已暗,我们缓步下山,一路思想,全世界的山也好水也好,或阳刚,或阴柔,多矣!只是阳刚和阴柔完全也完美地结合了的,就稀罕了!而我现在脚下的山,满山的柏树不就是男子汉么?柏树间的牡丹不就是年青的女子么?还有,花木兰代父从军,花木兰既是“男子汉”又为女儿身,那也是阳刚与阴柔的完美呢!
和谐大美万花山!
也就想,不仅是延安,全中国都委屈了这万花山了。
小高就笑说,也难怪,圣地延安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历史的人文景观就被忽略了。比如延安有万佛洞,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还有,延安原来叫“肤施”等等……
于是,我们就在万花山下,就在牡丹园旁边,开始喝酒。我醉了,只是,也在这醉意朦胧之间,我想到了本文开头的那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