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景点推荐:到东北雪里去打个滚

 

加入时间:2014-1-7 22:03:40    点击:429


 去年年初的东北之行虽然是赶了个冬天的尾巴,但是北国童话一般的冰雪风光,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置身于银妆素裹的世界里,冰冻的松花江上坐狗拉爬犁,亚布力淋漓酣畅地滑雪,雪乡梦回童年的打雪仗、看日出……虽然旅程是短暂的,但是在北国的雪地里尽兴地打了一个滚,精彩却是无限,回味无穷。

  松花江上坐狗拉爬犁

  到苏州有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之说,到哈尔滨,不去看一眼松花江自然此行同样多少会有一点遗憾。抱着这样的想法,抵达哈尔滨虽然已是夜幕降临,可入住进中央大街上的一家宾馆,简单的就餐之后,我们仍顾不上旅途的疲惫,问讯后就沿着中央大街往松花江的方向而去。

  中央大街两旁的道路上到处是厚厚的冰层,所幸中间路面有环卫工人铲除,开出了一条方便行人行走的道路。街头上不时矗立着姿态各千、形状各异的冰灯,显出了这个城市不同的北国风情。玲珑剔透的冰雕作品,在夜幕下因为有了灯光的衬托,更加赏心悦目,吸引着无数游客在此留影。

  越过松花江防洪纪念塔,松花江隐隐约约呈现在眼前。举目所见,但完全是借着灯光,才能有幸一睹松花江的风采。千里滔滔不绝的松花江此刻成了一条安静的卧龙,千里冰封,天地茫茫。心里闪过一念:河流再宽广辽阔、再波涛汹涌,却也敌不过气候的变化啊!

  是有着太多的游人跨江而来,通往松花江的石阶上冰层光滑,需要谨小慎微地迈着八字小步,才能试探着一步一步前行。冰面上的行走像幼儿蹒跚学走路,我们就是在一路踉踉跄跄前行中走上了松花江。

  一踏上松花江才快乐地跺了一下脚,就有人迎面走上来打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坐坐狗拉爬犁吧,体验松花江冰上的感觉!”顺着这人手指,看到了不远处的冰面上爬着数条威风凛凛的大狗,身上拴着铁链,身后是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铁杆小拉车。

  是冲着这一句“体验松花江冰上的感觉”,我们还是坐上了简易小车。大狗在主人的一声吆喝下,开始小跑了起来。但是没走多远,许是小车上坐了两人,重量超重,它的速度明显地慢了下来,嘴里“杭杭——”地喘着粗气,脚下却是开始打滑了。有担心它的承受能力,也有害怕自身的安全和抵不过冰面上吹来的刺骨寒风,等到不过三分钟的游程结束,虽然一点也没有尽兴的感觉,我们还是体恤地顾及气喘吁吁的大狗,从爬犁上站了起来。

  亚布力滑雪

  去哈尔滨之前,对于滑雪是诚惶诚恐的。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单位的同事中有先到哈尔滨游玩的,回来后,身上挂彩肩带伤,都是滑雪惹的祸。

  然而来到了亚布力滑雪场,看到同伴一个个穿上了厚重的滑雪服,自然心有不甘一横心:滑吧!

  滑雪的教练都是年轻的,看来干这行当也是吃青春饭的。有点意思是,他们还故意这样安排:初学者男的由女教练带,反之,练习者为女则由男教练教。

  带我的是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女孩,身体结实得像一个举重运动员,一下子就让我放心了不少。不一会儿,她就拿来了整套的滑雪工具,手脚麻利地帮我穿戴整齐。

  且不说无暇欣赏一下美景,也顾不上马上开始心急地练习滑雪,大家围在一起却先是摆着不同的POSE留影,作到此一游状后,才分散开来找到各自的教练。

  在教练的示范下,坐上了牵引索道到达半山坡,然后在她搀扶下,走到坡中间人数相对少的地方。在让我站定后,她把滑雪要领说了一遍之后又重复了一遍:“身体半蹲保持平衡,两腿均衡用力,向前滑行时双脚平行,而减速时,可以让滑雪板变成内八字型。”她一边说,一边就给我做起示范动作。一滑起来,她就身轻如燕了,动作潇洒地滑下二三十米,她走上来,扶着我鼓励我迈出第一步。

  真正滑行起来倒是不难,难的却是掌握不好身体的平衡,把速度控制好。是惯性的作用,正当我滑行的速度越来越快,眼看就要像喝醉了酒的老汉跌倒之时,小教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将我扶住。

  虽然教练的要诀说得很是清楚了,可是真要掌握却不是一蹴而就。明明知道要保持平衡滑行,身体需要前倾,可是怕摔跟头心里作祟,身体僵硬着,屁股下蹲,动作不够标准;明明知道双手握住雪杖应自然下垂,眼睛目视前方,可是心里还是怕摔跤,恨不得走一步用雪杖拄一下。还真是,心里越是担心害怕什么,就会越发生什么。跌跌撞撞中,这一跤来得很快,就这么一屁股结结实实地摔在雪地上。

  诚如磨难中有利于人的成长,经历了摔跤,也就不怕再摔,胆气横生,不再缩手缩脚,人是豁了出去。等到第三次乘上牵引索道开始滑行,雪地上雪杖一点,“嗖——”地一声滑行了起来;而一旦前方有人多,也会双脚叉开成八字状,滑雪板向内侧微倾,奇了,速度马上由快减慢直至停下。

  背上有汗意涔涔,生怕寒风中受冷,也就见好就收。脱了滑雪服在休息室等待同伴时,边品着服务员送来的一杯热咖啡,边回味着刚才学会了滑雪的痛快,此时此刻,心里是偷着乐。

  在雪乡雪地里打了滚

  驱车前往雪乡的路上,越往里走,道路两旁的积雪就越厚越铺天盖地,冰雪世界白雪皑皑。

  其实雪乡只是它的乳名,其大名应该叫做双峰林场。革命样板戏《林海雪原》就以此为取景地,时至今日,我仍会记起主人公杨子荣在茫茫大雪中激情昂扬地引吭高歌:“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儿时的神往,今天终于有幸圆梦。

  雪乡多雪,是受贝加尔湖冷空气和日本海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季降雪期竟然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雪乡不只是雪期长,奇妙的是雪乡的雪,雪质好,粘度高,颗粒晶莹,把这里造就成为了一个冬天里的童话。

  车到雪乡天刚好断黑。晚饭的时间安排在三刻钟之后,大家赶紧抓紧时间,兴致颇高地相约一起外出溜达。

  雪乡的夜景已经是美不胜收了。房屋、道路、树木等都似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而这一床白被子又白得耀眼、白得晶莹。长长的冰柱从屋檐悬挂而下,像一条条“雪帘子”,雪国的风景就是独特。

    好客的雪乡人又在

  房前屋后挂起了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灯光的映衬下,四周的白雪更加洁白如玉温润细腻。雪乡人的屋前,冻柿子、冰山楂之类的特产随意地摆放在路旁,几乎一概没有人看管,颇有“道不拾遗”之古风。有这样的美景,恨不得走一步拍一张,只是室外的温度已降至零下20℃以下,手中的相机如果不捂在羽绒服里,镜头上马上就会凝结成一个个小冰珠,同时快门也被冻住了,再不能摁下。

  同伴中有人似顽童一般,看准前面的积雪厚及过膝,便故意将一个同伴推向雪地里,而一帮人乘机一个往一个身上扑。这一下马上点燃了“冰雪大战”,从雪地爬起,顾不得拍去身上的雪花,很快敌我分明地划分成两组,在空旷的雪地里两两对垒,打起了雪仗。气喘吁吁的奔跑中,大家笑声一片,在宁静的雪乡留下了我们放肆的一刻。

  莅临雪乡第一晚的游戏,想不到第二天白天,居然又童稚十足地重演。当我们乘着高大的马车居高望远地领略着雪乡的美景时,却终究敌不过寒冷的天气,马车上的我们一个个被冻得簌簌发抖,鼻涕直流,以致最终都逃下了车。

  雪地里才是我们撒欢的快乐地。有跳进积雪“雪埋自己”的,雪过半腰之上,若非同伴拉起相“救”,自己是再不能爬上来;有“大”字一般直挺挺地躺在雪地上打滚的,有同伴乘机捧起一大棒雪花从头到脚掷去; 有再次打起雪仗的,一大团一大团抛掷对方而去时,雪乡的白雪像一束束银花在空中散开。大家一时又忘却了自己的年龄,恍然回到童年!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