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寻梦南浔百间楼

■图/文 华致中

加入时间:2014-3-10 22:48:27    点击:113


 

  沿河走街寻至镇东北端,着名的"百间楼"赫然在目。湉湉老运河(亦称百间流河)在此流过。登上东首的"东吊桥"眺望,极目北端的"栅桩桥"。但见一河两岸,明式民居群楼粉墙黛瓦,鳞次栉比;依水街桥,蜿蜒伸展;史称,这便是由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南浔人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因沿河两岸有楼房百间左右,故称百间楼。静观中,我暗暗惊叹,古镇南浔除了拥有风雅小莲庄、厚重藏书楼及众多名人故居外,居然还遗存如此大规模的明代水乡民居楼群,且保存完好,简直堪称奇迹。

  此刻,足下的石板路仿佛是向导,静静引领我在四百米长的街楼中浏览。细端中发现,傍河而筑的砖木结构民居小楼,或筑空间骑楼、或连楼前披檐、或设封火山墙、或置券门相隔、或由楼廊相接,高低错落,极富情调。昔日繁兴的水运,至今留下各异石桩; 遗存的驳岸石级,至今仍为居民所用;夕阳金辉投射在水面上,粼粼波光倒映群楼,煞是好看。临溆岸湄,不时传来乡姑浣衣的棒槌声和孩童嘻戏的欢笑声。那种恬适的枕河人家慢生活,令人生羡。清人张镇《浔溪渔唱》诗赞:"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道出了百间楼诗画风情般的水乡意境。

  穿越绵绵百间楼,感怀古韵深深的河街之景。信步长长石板路,品味水乡浓浓的江南情调。蓦地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惬意感,在心田悠滋浸润。行走中我心血来潮,便随意走进一家虚掩宅门的人家,在征得主人同意后,细细探究起石库墙门内的另一面。目触之处,不禁击节赞叹。小巧天井、雕花木窗、精美砖楼、宸朴厅堂,一种古蕴安逸氛围,濡融人心。据说,如此构建设计在百间楼则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百间楼之美誉真是名副其实。

  富有情调的百间楼,令我徘徊留恋;宛若画卷的百间楼,令我踯躅沉迷;脚下,经过了多少座小桥,早已全然不知。但感觉每座小桥造型却是各具魅力,其实,坊间早就有"十步一桥"之佳传。任然,佳传的不仅仅于此。其中"洗粉兜"雅称的来历便是一例,那是范蠡大夫携西施途宿南浔,西施洗脸之地而留下的芳名。小楼往事、夕阳几度;水岸夜泊、桥韵依然;我想,这通达苏杭的百间楼河,在漫漫四百年历史长河中,定是缠裹着无数珠玑般的美谈与故事。

  暮色苍茫,倦鸟归巢。穿越在幽深小巷,闲步在古朴河堤。晚风中的百间楼,枕河人家里相继透出橘黄色的灯影,烟水小石桥上,偶尔有身材窈窕的江南女子走过。此情此景,让人想到诗人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百间楼,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画。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