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贵州赤水的竹海
■张俊芳
加入时间:2014-3-17 17:11:42 点击:108
此生最爱的是竹。曾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首歌:“翠竹青青哟披霞光,春苗出土哟迎朝阳。”在脑海里呈现霞光下,被晨雾缠绕的青青翠竹,令人神往。总期盼能见到茫茫竹海。因平时只看到零星散落的竹子。三月初去了贵州的赤水,漫山遍野都是茫茫翠竹,车在高山峡谷中穿行,翠竹在车两边不断闪过。下午六点左右,到达贵州赤水的葫市镇,这里是竹子最集中的地方。形成偌大的竹海,一望无涯。
可天色渐晚,三月的残阳不是那么明朗,洒落在竹子上的余光,把竹叶染成一种清新的淡黄,越远看,刚生出的夜雾,把竹海轻抹成一片迷茫,难见竹海真面目,只好住宿在山下宾馆。
天公有点不作美,晚上突然下雨,夜听雨声,心生遗憾,心想白来了一趟。清晨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将整个竹海淋成一片朦胧,看不清竹海的尊容。何去何从,深爱竹子的我,力排众议,执意要去竹海的深处。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大约半个多小时到了竹海的观景台入口处。
为了方便游客看到竹海的精致地方,景点刚建起游览的木台阶。淋着雨,我们一行沿着木台阶向竹海深处走去。越往里边走,雨雾越大,只见一根根翠竹掩映在雾海中,近处的修长、壮实、清翠,雨沿着竹身不断滑落,将竹竿洗得碧青,用手轻轻抚摸竹竿,一股带着凉气的翠色浸透手心,直涌心间,一种说不出的爱怜和留恋,在心灵的深处荡漾。我凝视着这竹,看这竹海,方知郑板桥爱竹之情。竹子深扎大地,只要春风拂来,带着坚定的信念,破土而出,伸出尖尖脑袋,仰望苍天,倔强挺拔地生长,我背靠一棵大竹执意要与它合影。而远处的竹子在雨雾中隐隐约约,密匝匝,我独自穿行在其中,近远交替,竹子时隐时现,宛若仙境。人徜徉在这里,将尘世喧嚣的躁气舒解得一干二净,身轻如飘,从禅的角度有种被净身的感觉,一种淡定,一种生命的韵味,在这雨雾的竹海里滋生。人生何求,祈求的是宁静高远的境界。
雨在不停的下,从竹竿上处斜长的小枝丫,雨如注地从那里不停的滑下,看着这情景,我轻摇竹身,哗啦啦雨骤然落下,淋得满头而是,一丝丝水流从发间流过脊背而下,感觉一股股凉意翠意在爬行,宛若竹魂在依附。在这雨中雾中的茫茫竹海里,我忽出一种意念,能否此生就站在这里,也把自己当做一棵参天翠竹,与它们相随相伴。看着这竹,抱着这竹,抚着这竹,吻着这竹,一种深情留在这片竹海里,一种雨中竹海景象镌刻在脑海里。依依不舍捧着这竹海圣景,带着深沉的挂念向山下而行。车子沿着奔流的赤水河行走,忽然,看见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葫市红军渡口,简易的铁索桥静卧在这竹海里,横跨在这汹涌的赤水河上。啊,在那艰难岁月里,在几十万国军的围追堵截中,英雄的红军在茫茫竹海里穿行,凭借这竹海的掩护,用这片片竹笋充饥。四渡赤水,巧妙的摆脱了敌人,不少红军烈士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难怪这里的土地是赤红色,呈现一种丹霞地貌。是千万红军志士血染了这片竹海,这是血竹啊!一种敬畏之情顿生,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我深爱这竹海里雾竹、雨竹,更怀念这里曾经的血竹。
赤水河奔腾不息,历史一路高歌向前,这竹海曾在红军血水的滋养下,在当今这和谐阳光照耀中,会更加茁壮,青翠欲滴。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