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我亲手创建“苏20井”

 

加入时间:2014-10-18 8:29:23    点击:342


  唐山大地震后,对地震的“群测群防”在国内遍地开花。苏州冶金机械厂也不甘落后,专派我和沈大海等同志,负责开展这项工作,要求立即上马,做出成效。我原是空军三高专(空军气象学院前身)的教员,责无旁贷。

  1976年秋,起初,我们沿用流行的群测群防方法,大张旗鼓地安装“土地电”、“土地磁”、“地应力仪”等“三土”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分析,发现在钢铁成堆、机床成群、车辆川流不息的冶金机械厂内,这“三土”的环境干扰太大,很难找出它们和地震的相关信息。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我从《国外地震》上看到一文,介绍了比利时的海巴特深井监测地震的成功范例,顿时使我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有凑巧,1977年冬,江苏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810队在我厂进行地质普查,要钻一口深数百米的钻孔(取走“岩心”后即废弃)。巧事碰上有心人,我就积极建议,把它保存下来,装备成监测地震的专用深井。一口深达369米的地震观测井终于诞生了(我给它取了个名——“苏州369井”)。观测证明,该井对地震活动信息反应灵敏,1980年经国家地震局验收,将它列入国家地震监测井网,统一编号为“苏20井”。为了尽快发挥“苏20井”在监测地震中的作用,必须安装水位自动记录仪。当初一无资金,二无设备,我就在厂内“拣垃圾”,找来“废齿轮加工架”作为井口基架,再从苏州大学地震测报组借来“地磁钟”,经改装,自制成简易“水位计”;我又拣来四整张废铁板和一些支架,围成一个略大于1平方米的“仪器亭”给观测仪器遮风避雨。这些不起眼装备,居然成功地抢记了1978-7-23半夜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台湾东海7.4级强烈地震信息,打响了该井监测地震的头一炮。在《地震战线》上,我写了《深 井 水 位 对 地 震 学 的 反应 》 一 文,成 为“苏20井”的成名之作,曾屡次列为有关书刊的参考文献之一。

  (嘉业阳光城社区 贺焕荣)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