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从木制马桶到抽水马桶

李名洲

加入时间:2014-11-30 16:20:18    点击:459


   父母亲卧居苏州50余年,住的砖瓦平房,大小便都使用木制马桶,大热天,男人们上公共厕所,女人特别是年老的,只好用木制马桶,臭气在房里不散。

  我们是城市平民工薪族,单位无钱分配楼房,自己更无钱购买商品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只是梦想。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改革开放,扩大马路和繁荣市容,我们这里也在拆迁之内。邻居在一起住久了,很有感情,这回儿说搬就搬心里很不是滋味,依依不舍。离开时,母亲与众多好婆流了泪。各奔东西,不知何日相见。

  我们搬进了楼房,母亲有个把月心顺不过来,唠唠叨叨埋怨住楼有诸多不便,几十年的乡邻分开了,没人唠嗑、聊天,心情不畅。出外得下楼上楼,老骨头都爬不动了,上下一趟上气不接下气。最使她不称心的是抽水马桶,怎么说母亲就不会用,怎么按就是不出水。当我们不在家时,母亲又用上了木制马桶。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慢慢地习惯用抽水马桶了,而且逢人就夸奖抽水马桶好,一按下按钮,哗啦一声响,把粪便冲得干干净净。

  母亲使用了50余年的木制马桶,委实她也受了50余年的苦。父母40年代初结的婚成的家,母亲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同木制马桶打上了交道。天蒙蒙亮,大粪车车轮的辘辘声由远而近,母亲闻声而起,懵懵懂懂拎着马桶往外走,母亲个头小,把满粪的马桶提起来朝粪车里倒,对母亲讲是十分吃力的,然后又忙着刷洗马桶,等马桶刷洗完,母亲又忙着做早饭,一天从早忙到晚,忙不完的家务事。等我懂事时,母亲为了挣点钱,包下了十几户马桶的刷洗活,母亲天墨墨黑就起床,等一只只马桶倒完,刷洗干净,一只只搬好已累得浑身是汗,气喘吁吁,因过渡疲劳母亲晕倒了几回。父亲劝她别包了,可她就不听,为此事两人还吵过架。一到冬天,母亲更受罪了,凛冽的北风使母亲的红肿双手,发痒疼痛,但她忍痛地握紧竹帚把十余只马桶刷洗干净,我见她望着排排马桶会心地笑了,这是含辛茹苦劳动的成果!我多次看到母亲手背上的冻疮化脓出水,惨不忍睹。我只得暗暗流泪。我想我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报得父母养育之恩!如今有了抽水马桶,母亲彻底摆脱了倒马桶、刷马桶的苦楚了。说也奇怪,如今到了冬天母亲的双手再也不生冻疮了。

  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房子,室内宽敞明亮。母亲还养了十几盆鲜花,有些春色满室。而且这一回就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加电视、空调、洗衣机和冰箱。”彻底告别了5口人住30平方的小屋。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