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箍桶匠与子孙桶
王梦沂
加入时间:2015-3-6 9:42:58 点击:287
箍桶匠的专业名称应为“圆作”或“圆作木匠”,因其制作的木盆桶都是圆构件,当然也有椭圆形,如腰子盆或困桶(婴儿睡觉用的)。不知何故,以前苏州人不管脸盆还是脚盆,一律喜欢称之为“桶”:“面桶”啊“脚桶”啊,这大概也是称圆作为“箍桶匠”的理由之一吧。
苏州的箍桶匠大致出现在两种地方,一是在小镇在老街,有自家作坊或门面的,箍桶匠蹲守在屋里,专门制作各种盆桶出售,同时承接着订制加工,当然也帮人修修补补。过去苏州人家嫁女儿,嫁妆中的各种木桶木盆,全都请箍桶匠定做,大大小小要准备十几件。听我母亲说,外婆嫁她之前,专门到老家斜塘镇上熟悉的箍桶匠处,订制了一套圆作嫁妆,有马桶、大小脚桶、各种拎桶、果子桶、腰圆桶、带盖米桶、粉桶等,还有专为我出生准备的困桶、立桶和把尿桶,一色大红广漆。里面马桶是最重要的,老苏州称之为“子孙桶”,陪嫁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不论贫富,至少要陪嫁一只。脚桶也是陪嫁的主要用品,分大、中、小三种,小脚桶主要用于洗脚;中脚桶主要用来洗衣裳;大脚桶实际就是浴盆,主要用于沐浴、洗被单、洗蚊帐等。
另一类箍桶匠是走街串巷的。儿时在小巷深处居住,巷内常有箍桶匠走过,一路吆喝着“箍桶——作死(竹丝)!”后一声是“作死”还是“竹丝”,我一直没听明白,“作死”是粗话肯定不对,倒是见到过用竹丝箍的老木桶,也许几百年前就是这样吆喝的?有待考证。当箍桶匠的吆喝声隔墙飘来,家里如果有漏水的脚桶,或散架的木桶,大人会叫我第一时间冲出宅门,“叫住那箍桶的!”等到箍桶匠沿着斑驳的墙壁歇下担时,大人也捧着待修的盆桶来到了屋外。由于从前苏州人家大部分盆桶都是木制的(除面盆外),特别是脚盆、锅盖以及马桶,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有许多家庭在使用。所以箍桶匠的生意,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仍旧是蛮好的。特别是用来洗澡的大浴盆,整个冬季没使用(天冷一般上浴室),往往会干得濒临散架或出现许多裂缝(苏州人叫“绷拆”),如将浴盆放天井里,井水浸泡一天仍不管用的话,那就需要等待箍桶匠来修作了。
箍桶匠修盆桶时,我喜欢在旁边观看。箍桶匠骑马般坐在倒翻长凳似的长推刨上,神奇地使用着木箱子里各式各样的工具:圆刨、锯子、斧头、凿子、桐油——由于苏州人家的盆桶式样比较多,各种桶的圆弧度都有不同,全靠箍桶匠的精湛手艺,要块块拼接得严丝合缝,否则那盆桶就会漏水。特别是马桶,漏了绝对不行!苏州人家的马桶往往要用到老,一般不轻易扔掉,这是象征传宗接代的子孙桶啊。你别看旧了不像样,新婚时子孙桶地位最高,红漆油亮,形如铜鼓,桶盖刻有蝴蝶、蝙蝠、花卉等图案,配上金粉回纹装饰,精美得如同花篮。作为行嫁的主角,子孙桶要专门由娘家兄弟拎进洞房,里面还放有红蛋红枣等,讨“代代(蛋)相传”“子孙兴旺”“早得贵子”的吉利。
随着时代变迁,承传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一些民间日用品正逐渐消失,马桶几成稀有之物。市场上早出现一种小巧玲珑的子孙桶工艺品,放在新人房里,既吉祥寓意,又美化居室。只是走街串巷的箍桶匠身影,和那一声声古老的吆喝声,已难寻觅了。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