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又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地危害生命。但迄今为止,高血压只是可控制,难以治愈。及早、持久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尿毒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老年高血压有何不同的特点,控制老年高血压有何讲究?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454医院老年科主任宋长城。
上午6-10点血压最高,早起刷牙后即需吃药
宋长城介绍,老年高血压非常普遍,大于60岁的人群中有50%-60%患有高血压,其中一半以收缩压高为主。老年人的高血压有一个特点,上午6-10点是全天血压的最高峰,而这个时间段也恰恰是心梗、脑梗高发时间段。因此,这就要求,老人早晨起床刷牙后,就要及时服用降压药,而不是等到吃完早饭七八点才去服药,这样效果不好。至于吃什么类型的降压药为好,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来定,但有一个前提,就是首选长效制剂,一天一片即可的那种。
老年人一旦患上高血压,血压波动会特别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身体体位的改变,如平卧、久坐后站起,大量的血液涌向内脏和下肢,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可能引起晕厥、摔跤而骨折。因此老人久坐起身时,应动作缓慢,先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
65岁以上老人,血压控制在150以内为好
通过科学服用降压药,可有效控制血压,那么,老年人血压降到多少为好呢?对此,宋长城认为,大于65岁的老人,收缩压降到150以下为好,舒张压不低于60。如果身体条件仍然耐受,还可降到140以下。当然,也不能太低,否则老人会头晕,反而容易发生意外。
不过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血压不可降得太快,降压应该是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在美国,高血压患者一般要服药半年才会将血压将到正常,国内建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能为追求尽快将血压降到正常而人为加大服药剂量,这不仅不利于降压,反而对身体有害。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意外。
因此,老年人血压控制需要因人而异,服药的原则是联合用药,避免单一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血压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避免“白大衣血压”,学会家庭自测血压
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要定期监测血压,但他们的这个定期就是每次去医院配降压药时让医生量个血压。然而,这种偶然的测一次不一定精准。
专家介绍,在轻中度高血压中占20%~30%为 “白大衣”高血压,简单说来,就是这些人一看见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就会紧张,一紧张导致血压临时升高,此时测出来的这个数据也就不能代表其平时的血压状况了。
相比之下,家庭自测血压更加靠谱,如果你使用的是有存储功能的血压计的话,还能观测长时间的血压变化。当然,家庭自测血压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要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指套式。在测量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量前30分钟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测压时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此外,量血压时的坐姿也有讲究: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角放于桌上;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的部位;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袖带下缘距肘线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型号要合适,袖带宽幅过窄或缠得过松,测得的血压会偏高;袖带过宽或缠得过紧,测得的血压会偏低。
另外,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对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者,至少连续测量3天,最终得出自己科学的血压。
除了吃药,控制血压还得做到这几点
科学、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只是第一步。宋主任介绍,平时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还要做到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要控制在6克以内,如果合并肾脏病等疾病,还要低。另外,我们所说的6克,既包括有形的食用盐,还包括无形的盐,比如味精、酱油、醋、榨菜等等,一日三餐有这些,有形盐的量更要少才行。
合理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血压平稳的重要因素,如果头天晚上没睡好,次日血压一定会偏高。所以,老人最好不要熬夜,早睡早起。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心态平衡,避免生气、发火,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引发脑血管意外。
最后要提醒的是,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在不同位置的时候,血压也会跟着体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平时生活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动作慢一点,特别是变换体位时,尽量做到慢三拍。比如起床时要做到3个30秒,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可以先安静30秒再坐起来,坐30秒无头晕不适再站起来,站起来停30秒后再走,如果做到了这3个30秒,会大大减少起床后跌倒的几率。许静文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