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复兴桥

■张寄寒

加入时间:2015-7-13 9:41:05    点击:376


   接到复兴村退休教师老陆的电话,他说,村里正筹建一座钢筋水泥桥,决定拆除原有复兴桥,重建复兴桥,村支书还指名道姓要你给他们写复兴桥三字的桥名。我一听好生奇怪地问,为什么非要我写不可?老陆哈哈大笑地说,你忘记了吗?四十二年前,复兴村建桥时,复兴桥三个字就是你写的!老陆的话,一下就激活了我的思绪,遥远的往事历历在目,我情不自禁地连声说,哦……哦……我写……我写!

  放下电话,陷入沉思,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当年,这个复兴村地处偏僻,离镇边远,摇船上街需花两个小时,步行两小时多,解放前,又名麻雀村,每年村民一哄一哄像麻雀一样飞出村子去当长工,于是,村民叫它麻雀村。村里只有几间破旧茅屋,田地荒芜,夜间,村民都不敢出门。

  那年,一九七二年的初秋,我在龙亭中学教书,怀揣着一个美丽的作家梦。深秋一日下午,校长突然让我去他办公室,我刚踏进校长室,他便说,复兴大队要造一座水泥桥,请你给他们写复兴桥的桥名。我一听,此举非同小可,我正犹豫时,一个不速之客走进校长室,校长当即向我介绍说,这是复兴大队书记,特地来向你请字,书记笑着说,你这一手好字方圆十里的村民都知道。我连说不敢当,不敢当。书记慎重地握住了我的手说,解放前,我们村只有二支半笔,一支是师塾先生,一支是道士,一支是读了一年师塾学生,全村都是文盲。如今,县政府给我们村造桥,是全村人民一件大事,你的字代表我们全村人民复兴的希望。

  离开校长室,我的心情忐忑不安。天一擦黑,我便走进了空荡荡的教师办公室,拉亮了电灯,在一张张报纸上挥毫了一夜。次日一早,我把一张复兴桥三字的报纸交到校长手中。于是,校长带我沿着一条长长的河岸去复兴村,一边走,校长一边对我说,你看这条长长的河道,相传乾隆皇帝乔装打扮下江南路过这儿,搭上一条装砻糠的拉牵船,一路上,见到两岸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景象,乾隆皇帝随手将船上砻糠一把一把撒在河中,船儿渐行渐远,形成一条飘浮着砻糠的河道,便于他手下寻找,后来,村民便叫它长牵路。当年村里流传一首民谣:长牵路江直瞄瞄,没有湾塘没有桥,有风扯起篷来使,无风架起两橹摇。走到正在建桥的渡口,校长在渡船上絮絮地向我介绍这儿桥的历史。最早,是一座几根毛竹搭建成的一座竹夹桥,后来,村里几个农民自愿把家中的盖房木料捐给村里造了一座小木桥。

  有一年村里举行摇快船比赛,村里村外的人都来观看摇快船。摇快船开始,村民都站在小木桥上观看,摇快船正在激烈比赛中,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小木桥塌倒了,幸好无人伤亡,后来,这儿便成了一个摆渡口,直到一九七二年县政府拨款建成水泥桥。时光倏忽,一九七九年,我随知青上调回镇,几十年辗转,生活的磨炼,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作家的梦想。

  复兴村仿佛与我生命有缘。八年前,我和复兴村一位退休教师老陆相识,因为有了文学的共同爱好,于是,有了频繁的交往。不久,他被调去编镇志了,我常在报纸上读着一篇篇充满泥土气息的散文,我由衷向他祝贺,那年冬天,我推荐他加入了市作家协会。

  老陆几次让我邀请市里作家老铁、万芊去他们复兴村走走看看。今年一个春日,风和日丽,我和老铁、万芊从市内驱车直抵复兴村,一小时不到,车子便进入复兴村,老陆早在家门口守候。我们先随老陆参观复兴村的鳞次栉比的厂房,参观一家规模巨大的印刷厂,见到了老板的女儿,她是大学硕士生毕业,辞去了企业的高管,回家替老父挑大梁。在几家印刷厂内见到了很多几千万投资的设备。老陆如数家珍地说,目前村里共有规模民营企业150多家。复兴村真正实现了家家有个厂,家家有别墅住宅,家家有轿车。走进老陆的别墅住宅,坐在舒适的羊皮沙发里,环顾四下,金碧辉煌,联想老陆从一个农民到民办教师付出的艰辛,退休后呕心沥血、勤奋写作出版他的第一本书,实现了他的作家梦。

  老陆自豪地说,当年的复兴村每逢雨天,村里村外条条泥泞路,行走不便。如今的复兴村,村内水泥路,村外柏油路,市内公共汽车为我们村设立四个公交车站。复兴村不再偏僻,四通八达。村里的许多老年人更加幸福安定,每年组织他们去全国各地游览祖国名山大川。

  一日,老陆又把旧复兴桥的照片给我传来,眼前复兴桥三字,稚嫩、呆板,令我汗颜。时隔数十年,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历练,我用笔饱蘸着我与复兴村的情缘和复兴村对我的厚爱,凝神挥毫,写下苍迈遒劲的复兴桥三字。

  复兴村在一片绿树的掩映下,耸立着一幢幢欧式的别墅。复兴村不再寂寞,村外车水马龙,村里机声隆隆,每天充满着一片火红的景象。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