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柳州山水间
◎闻力
加入时间:2015-8-3 10:21:25 点击:211
如果从空中看,柳江就像上帝随意撒向人间的一条绸带,曲曲折折形成优美的S型线条,而其中一个大大的U型恰落柳州的主城区。是该感恩上苍的眷顾?还是感谢当初决定在这里造城的先人呢?似乎兼而有之。人类睿智的选择,使得柳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面临水,而现代化不断拓展的城区又足以从容地在山水间穿行,无江不城,无城不江。
柳江的水出奇地清澈,不徐不疾的柔波缓缓地绕城而过,然后汇入广东的西江,在珠江口与南海深情相拥。江水之所以清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喀斯特岩溶地貌造就的青山。这里的山大多不高,山坡几乎与地面垂直,宛若地下长出的一个个石笋,山体布满浓密的绿树,一座又一座连绵不绝,如同身披绿纱的母亲依偎着柳江这个血脉相连的儿子。
有山有水、山水相间的地方,是撒一把种子就能开花结果的乐土,必定气候温润、物产丰富,香甜的瓜果和怒放的三角梅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也就有了柳州人滋润的生活和温和的性格。无论是晨光微曦的街头还是夜色阑珊的江边,柳州人悠闲地吃着酸爽的螺蛳粉,怡然自得。豁达的柳州人看淡生死,将“死在柳州”挂在口头,坦坦荡荡,全无忌讳。其出典实则在于千年以前的“市领导”柳宗元,也许是种巧合,姓柳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有德于民,人称“柳柳州”,在他去世后,柳州人用当地的木材为他打造了一口棺材运回山西老家,二十多天后遗体完好无损,柳州的棺材由此名声大震,“死在柳州”也便与“生在杭州”相对成趣。坐落于古城区中央的柳侯祠绿树掩隐,宛若挂在柳州胸前的一枚翡翠。
柳州人不负先人,更不负大自然的恩赐,这几年做足了山水文章,“夜游柳江”就是其间一篇华彩乐章。游船徐徐前行,两岸风光像极了巨大的宽银幕展开画卷,音律般的建筑在各种轮廓灯和射灯的映衬下如梦似幻,鱼峰山、马鞍山、蟠龙山因为山体亮化工程而愈加妩媚。岸边200多米宽的人工瀑布群和水中100多米高的音乐喷泉,变幻出奇异的五彩造型,一船船游客的心也随之起伏,如同江水在心间流过。
让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柳州的山水间竟然藏着一座工业重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重要的军工企业基地,凭借这一基础,如今的柳州崛起了工程机械和年产量200万台的汽车制造产业。至于耳熟能详的“两面针”,许多人惊讶:“原来产自这里啊!”
倘若要更为真切地领略柳州山水的魅力,那还得要深入其间,跟柳州的山、柳州的水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我们驱车沿着柳江的上游支流融江溯江而行,直抵柳州北端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路况不是太好,好在一路青山绿水相伴,竟然忘了外面的世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一座9层飞檐的巨塔耸立在眼前,这就是着名的侗族鼓楼,更有名的则是全榫卯结构的廊桥。或许是为了应景,我们抵达程阳乡时恰逢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的程阳风雨桥如同一位长者向我们述说着百年沧桑。桥上有三亭四廊相连,黝黑的屋顶、廊柱和地板木筋裸露,让人依稀能感受到岁月曾经的脚步。纯朴的侗家女子在廊桥的两侧摆摊销售绣衣、木雕等工艺品,她们并不吆喝,只是向过往的客人展露真诚的微笑。这里的村寨大多是木板房,依着山坡而建,门前则是清清的小河。村中都有一座鼓楼,鼓楼是村民议事聚会的地方,几位老人坐着喝茶聊天,茶水、雨水构成一个水样的三江。
遗世独立的三江至今保存着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典型就是“百家宴”的传统习俗。我们来到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一个名叫“冠小屯”的村子,一群身穿侗族服饰的男女吹着芦笙、唱着山歌与我们对歌相迎。随后,在村中的广场上,分5排相连摆开了46张矮桌,村民肩挑手提而来的酸肉、酸鱼、酸豆角以及糯米酒等摆满了长桌。他们热情地向客人敬酒,还唱起了欢快的敬酒歌,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醉倒在一片浓浓的乡情里。不远处起伏的青山在暮色里成为一个剪影,点缀着侗家人从来就没有走远的生活。
酒酣耳热之后,我们回到了县城,在三江风雨桥畔一座被当地人称为“鸟巢”的半露天大剧场里,一台名为《坐妹》的大型实景剧拉开帷幕。“坐妹”是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一种方式,或恢弘或细腻的场景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情感色彩。舞台的前端是一池月牙形的水域,临近尾声,奔放的年轻人跳入水中尽情嬉戏,水珠飞溅中,波光潋滟的水面在我眼前幻化成了那缠绵的柳江。
听说,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明年就将通到这里,通向柳州的青山深处。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