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路艳霞
一方面被评为“最难读的书”之首,另一方面又被专家学者奉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曹雪芹心血之作《红楼梦》至今仍在畅销,始终没有从我们的读书生活中隐退。
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昨天,李希凡、刘世德、胡文彬等红学专家相聚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大家透露了不少与《红楼梦》有关的信息。
四千万人读了三遍
昨天的座谈会上,有红学专家援引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字:近七成国民接触过《红楼梦》或与曹雪芹相关的作品;近三成国民,约4.12亿人阅读过一遍以上《红楼梦》,其中读过三遍《红楼梦》的超过四千万人;而八成以上的人在中学期间就开始接触这套书了。
读者赵启明回忆,上学时语文老师就讲,读《红楼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看情节,需要把谁和谁都是什么关系、发生了哪些事弄清楚。第二遍看人物,知道故事与结果后,专注品咂人物的性情言辞,别具一番风味。第三遍当然是看结构。
对此,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世德提到,他在与大学生的一次交流中发现,有不少大学生读了好几遍《红楼梦》,但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贾宝玉的爱情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对《红楼梦》的品读并不深入。他认为,阅读《红楼梦》不必刻意追求一定要看多少遍,“在当今社会,哪怕是踏踏实实看一遍也很可贵,关键是要投入、深入地阅读。”
62年出版上千万套
人民文学出版社昨天发布消息称,自1953年出版以来,人文社《红楼梦》销售已过七百余万套。而据红学专家估计,国内各种版本和装帧形式的《红楼梦》,迄今至少出版了上千万套。
人文社社长管士光说,1953年,人文社就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标点整理的《红楼梦》。这个整理本所用的底本是“程乙本”,整理的方式除了分段、标点之外,还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加了由俞平伯、华粹深、启功(后又加入李鼎芳)诸先生合撰的注释。特别值得一说的是,着名书法家沈尹默当时还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如今,他的题字仍在沿用,还被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借用过。
“1959年,人文社又在1957年版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二版,其最大变化是加入清朝画家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作为插图,同时将何其芳的《论“红楼梦”》作为代序置于书首。”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第二版中,原来的三册变为四册,定价也调整成了4.5元。1964年人文社出了第三版;到了1974年,《红楼梦》由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1982年3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一版《红楼梦》校注本问世。
1994年,人文社对《红楼梦》做过一次修订,全面核定正文,增补注释两百余条;到了2007年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周绚隆说,这次修订不仅在校注中体现最新的科研成果,修订正文、校记和注释千余条,而且在作者的问题上体现更加科学的态度:将作者署名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着;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竟“考证”出65个作者
“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我们再没有一点大动作的话,到明年,曹雪芹没准就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大辞典》主编李希凡说,他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他统计之后发现,现在《红楼梦》的作者,据所谓“考证”已有65个了。
关于红学研究和出版的乱象,专家们认为,一些出版机构脱不开干系。《红楼梦大辞典》和《红楼梦》新校注本主要参与者胡文彬直言,如今就连一些大牌出版社也不惜出什么“红学界那些事、那些人”这类书,作者还在书上明确写“我是流氓,我怕谁”。他批评道,“你拿钱,我就给你出书——我觉得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不仅如此,《红楼梦》一书的出版,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周绚隆介绍,到目前为止,《红楼梦》据称有500个版本之多,但据他观察,有古籍书出版背景的出版社,往往出书质量较好,但也有一些出版社出书质量不过关。他提到,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委托人文社质检了一批图书,“我们查了某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刚查了四五十页就发现已是一部废书,注释里面满篇的错别字,胡说八道、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很多。”
相关新闻
《红楼梦大辞典》
修订启动
本报讯(记者路艳霞)昨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宣布,将修订《红楼梦大辞典》。91岁的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尽管无法参会,但特意发来亲笔信:“《红楼梦大辞典》自1990年初版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中间虽经修订,但未尽人意,急需全面修订。”
两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论着、文章不计其数,并形成了相关学科——红学。在众多红学着作中,初版于1990年的《红楼梦大辞典》,集结了冯其庸、李希凡、邓庆佑、胡文彬、顾平旦、陶建基等知名红学专家共同编撰,兼具知识性、学术性和工具性,堪称集大成式的《红楼梦》百科辞典。2010年,《红楼梦大辞典》曾出版增订本。
谈及修订,红学家吕启祥如此说道,“除了勘误,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新成果也会在修订版中加以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