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还不到一年,王洪文便失宠于毛泽东,其中的原因便是王洪文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王洪文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王洪文为何会失宠于毛泽东?
因“偷渡”成了王洪文的秘书
当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王洪文时,我注意到证人证言中不时提及廖祖康的名字。
廖祖康是王洪文的贴身秘书。“文化大革命”十年,廖祖康一直在王洪文身边工作。斯文、秀气,一副金丝边眼镜,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廖祖康一派“上海型”知识分子模样。深灰色的中山装领扣扣得整整齐齐,外边套着一件蓝大褂工作服。谈话时,他的习惯动作是把蓝大褂的下摆拉平拉直,大抵几分钟便要拉一次。看得出,他爱整洁干净。
在一个很难寻找的单位里,我找到了他。他希望今生今世能过平静的生活,所以他谢绝采访,不愿重提往事。与关锋一样,他对我算是破例,第一次与外人谈“文化大革命”。他希望只此一次,所以叮嘱我不要透露他在什么城市工作。至于他所在的单位,不费一番周折,也是难以跨进大门的。
他的企望平静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1976年10月6日,那四颗灾星被一举扫落,而他却是10月5日在上海举行婚礼!新婚才九天,他奉命于10月14日飞往北京。一到那里便被送入北京卫戍区隔离审查。从此,与新婚之妻天各一方。然而,她一直等着他。等了那么些年,终于等到他恢复人身自由。他们这才有了一个小女儿。
不过,那十年的经历,毕竟是他并不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可磨灭的一段。他平素很关心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见到了就要买。当然,对于那些胡编乱写的文章,他也颇为反感。据云,当时尚在服刑之中的徐景贤等也非常仔细阅读报刊上有关“文化大革命”的纪实文学,有时还一起进行讨论,指出不少谬误之处。
廖祖康的记忆力很好,表达也很清楚,但似乎还有点拘谨,有些顾虑,有的事大抵还不到可以彻底“透明”的时候。
廖祖康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不过十八岁。他的经历很简单:从小学到中学,因养父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当工人(他的养父即他的伯父,无子女,廖祖康过继给他),便入该厂技校念书。当时,王洪文为上海国棉十七厂基干民兵连长,廖祖康成了民兵班长,算是有点工作关系,但很一般。
我问廖祖康怎么会成为王洪文的贴身秘书,他很爽快地说出了其中的缘由——
1966年夏天,他和技校里的几个同学在黄浦江游泳,看到一艘轮船停在江中,他爬了上去,想歇个脚。不料,那是一艘外轮,穿着一条游泳裤衩的他被边防人员扣住。当时,王洪文是厂保卫科干事,前来处理,并未说他“偷渡国境”之类,保了他。从此,他打心底里感激王洪文。因为那件事一旦上了大字报,他就怎么也洗刷不清。
后来,王洪文从北京串联回来,在厂门口受到围攻。廖祖康带着一批技校红卫兵把他救出重围。这样,王洪文看中了他。
王洪文在安亭闹事时,廖祖康并没有参加。有了张春桥的撑腰,安亭事件后,“王司令”成了上海工人造反派的首领,成天在司令部工作,很少回厂,也很少回到就在厂附近的定海路家中。王洪文需要一个人跑跑腿,送送厂里的材料,送送家里的衣服,他选中了头脑灵活的廖祖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