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美哉,朝天桥
常运
加入时间:2016-8-29 10:01:15 点击:208
曾经居住在大桥北堍15号六年之久的我,行走在碧波之上,以浪涛作枕,这里的风土人情使人陶醉不已。朝天桥仰望天空,俯瞰碧水争流,常年将城里雨水排至金鸡湖,饱经风霜的石板是它的身体,高低凹凸不平是历史的沧桑。
朝天桥原叫东大桥,是葑门外最大的一顶石桥,横跨葑溪河,北接东街与横街,南接杨枝塘等广大乡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为行人与物资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顶大桥呵!
据老人讲,朝天桥早在清朝时就有地方绅士发动百姓募捐,用毛竹搭建了一顶竹桥。民国初年,竹桥已损坏坍塌,桥南农民极不方便,到葑门横街要绕很大一个圈子,费时费力。这时,有当地知名人士许佰安等人针对这一情况,发起筹建了一座砖石结构的大桥——朝天桥。桥身长50米,桥宽3米,跨河中心为9米,为照顾行船的方便,桥高10米,可是这顶又宽又长的桥面,难觅石材。费时三个多月,才在浙江觅得红、白三块条石作桥面。
大桥建成后,两岸百姓欢呼雀跃,桥南农民将一担担菱藕、芡实、茭白经过这桥上运往横街市场,一篮篮的鱼鲜虾蟹拎到市场供应,农民们卖掉农产品买回一捆捆的日用工业品。过去大桥周边的捉鱼人被财主辱骂为“脚踏平机板,三分贼气眼”,于今,西装革履的他们在这桥上经过时要放慢脚步,左右环视,这是为啥呢?哦,是在回忆旧时贫穷的噩梦,安抚以前内心残存的隐痛。
我在桥上也是思潮翻滚,突然感悟到如今这座桥像一支玉笛,一架钢琴,一根竹箫,它天天演奏着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箫孔就若桥洞,大小船只在桥洞间穿梭,似有节奏的音符在流泻,演奏着两岸人民的今昔,往来桥上的人是这桥的主人,宛若扬州二十四桥上吹箫的仙姑。
桥的南堍停着几只渔船,母女俩在船上织网,这里人把捉鱼的水老鸦叫鸬鹚、鱼鹰。有两条船歇着七八只鸬鹚,船主敲响脚板,鸬鹚纷纷下水,又衔上一条条二三两的小鱼交给主人。船上人告诉我,别小看这几只水老鸦,有时能在水下捉起六七斤重的大鱼哩!它们首先琢瞎大鱼的眼晴,然后合伙把鱼抬上船。我听后深感桥的周边情景真是无墨的画,有声的诗。桥的西堍,歇着装满瓜果蔬菜的农船,到处洋溢着兴盛的景象,九泉之下的先辈们看到这盛况定会兴高彩烈,欢歌一片。
光阴送百代成过客,是揩字的橡皮,慢慢地擦除人们对过去的记忆,而朝天桥却是永不磨灭的历史见证者。
我回到家里,想起下午的一幕,深感江南石桥之美,村落、石桥在江南中如一幅水墨画。水气氤氲是这画的点睛之笔,这支笔想夺人眼球。不过,最美的还是通向天庭的朝天桥,它在天地间,也在人心里。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