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秋游纪晓岚故里
闻文
加入时间:2016-9-12 11:25:23 点击:590
乾隆帝想起《论语》中“仰之弥高”之句,欣然念出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弥上也。”纪晓岚不假思索对出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秋实季节,去河北沧州看了五代的铁狮子,一路朝北,沿途尽是收枣卖枣的商行和店铺,原来沧州盛产金丝小枣,据说顶级品种产在崔尔庄,那里还是清朝文宗纪晓岚的故乡。
车至崔尔庄,穿过307国道旁“纪晓岚文化园”牌坊,前行百米,林荫道尽头是座画龙雕栋的仿古建筑,门楣上是刘墉题写的“纪园”匾额,抱柱楹联出自清代书法家梁同书之手: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高度概括了纪晓岚一生最大功劳和业绩。
走入纪园,迎面一块十米长石上刻着沈鹏题字“一代文宗”,可谓世人对纪晓岚的最高评介。顺着甬路走进园内,望见一只硕大铸铁旱烟袋横卧在坡道上,纪晓岚嗜烟如命,绰号“纪大烟袋”,这只由烟锅、烟杆、烟荷包组成的旱烟袋,烟锅直径达2.5米,烟杆长8.2米,代表着纪晓岚的82岁寿龄。烟杆铭文“牙首铜锅,赤于常火,可以疗疾,可以作戈”仿纪晓岚自题古藤烟管十六字铭。
大烟袋旁两进四合院则是仿造北京虎坊桥纪晓岚故居所建,坐南朝北,展示了纪晓岚的京城生活场景。
北屋称“阅微草堂”,堂屋居中悬挂着一幅《幽篁独坐图》,主人冠红顶凉帽,胸前云雀图显示四品高位,两侧是他自撰对联“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纪晓岚45岁时因瞻顾亲情,泄漏机密被乾隆帝发配新疆,48岁被召回出任四库总纂,一生功过、反省与自谦从中能够品出意味。
南屋称“书丛宦海馆”取自纪晓岚“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之句,通过10幅图文,简单勾勒其才华横溢,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雍正二年(1724年)生于崔尔庄,17岁应童子试,24岁应乡试,因文章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受到主考官阿克敦和刘统勋两人的拍案称绝,被擢为乡试第一。31岁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名列二甲第四名,进入翰林院开始其官宦生涯。经过跌宕人生,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致仕。纪晓岚不仅居高位,享盛名,而且执学术牛耳,为士林所崇仰。
东屋称“九十九砚斋”,纪晓岚不仅喜欢读书和藏书,还喜欢藏砚。曾用“九十九砚”作为斋名,足见爱砚之深。当年他发配新疆,北京出发前,因规只能带衣和粮,几次上书乾隆帝,我罪该万死,但您让我活着,就让我带个砚台吧,后来乾隆帝发善心让他带个砚台,纪晓岚很高兴,当即就在这砚台上刻了四句诗:“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纪晓岚所藏砚上都有砚铭。所谓“砚铭”就是镌刻在砚上的文字。砚铭如人,往往是藏砚者心灵表白。如“守正规直”“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纪晓岚一生藏砚不下百方,这里展出了民国纪氏后裔献出的砚谱拓本及后人仿制的纪氏藏品。
西屋称“栾如槐姑室”,集《阅微草堂笔记》五个标题首字而成。这部笔记式文学是他66岁到76岁之间的作品。取材于亲历耳闻及地方风情、宦海变幻、狐精鬼怪、三教九流、无所不包。1197则怪异奇谲故事,充满了因果报应、祸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客观真实反映了清中叶的人生实相及社会弊端。如《一善延三世》说的是明代崇祯末年,河南山东连年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妇女幼孩反绑卖于集市,谓之菜人。屠者买去,如宰猪羊。景城周某至饭店午餐,见店家拽女子入厨,恻然心动,出资赎之,携归纳为妾,竟生一男,后传三世乃绝。皆言周本无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阅微草堂笔记》得到过曾国藩、蔡元培、鲁迅等的高度评介。
走出阅微草堂,是一片水榭湖景,取纪晓岚字“春帆”得名,春帆湖边,假山曲栏、拱桥亭台,树木环绕、清幽雅致。湖边立有纪晓岚塑像,似沉思又似静观,他的面前置放着三枚铁铸的雍正、乾隆、嘉庆三朝通宝,以示纪晓岚一生历经三朝,谓之“一生钱”。
春帆湖前有条百米长的楹联长廊,纪晓岚是撰联大家,堪称“联圣”。有一年,入住翰林的他随乾隆帝东巡,至东岳弥高岩前,乾隆帝想起《论语》中“仰之弥高”之句,欣然念出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弥上也。”纪晓岚不假思索对出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联圣长廊以廊亭为界,东侧是纪晓岚自撰对联,如: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西侧是后人赞颂纪昀对联,如:五掌乌台清廉可鉴,两登耆宴齿德俱尊。
纪园中心景点是后园的西殿奉贤馆、东殿敬先堂和正殿文漪阁。正殿为复式歇山式顶、横匾“四库流风”为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所题,“文漪阁”出自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之笔。虽为景点,仰望阁名,仍然怀有深深崇敬之情,殿堂居中一尊纪晓岚坐姿塑像,黑色石基上刻有“纪昀1724-1805”,坐像后墙悬挂着清朝前期七位帝王工笔画像,西墙一幅金箔校书画,图中手拿大烟杆正在校书者一看就是总纂官纪晓岚,乾隆帝站在一侧听着臣下汇报,其他文官正忙着将书上架,真是当年编纂实景图啊!东墙十幅白描流程图、从征书、校书、辑书、提要、查书、缮写、装订、存阁、复勘、缮续,自1773年成立四库馆,至嘉庆九年(1804年)各地排架完成,整整31年,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浩大工程。殿内收藏着一套商务印书馆的《四库全书》置于复制的文津阁藏书柜中。文津阁《四库全书》是七部《四库全书》中的第四部,原存于承德避暑山庄,现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欣赏展出的《四库全书》绿、红、蓝、灰四色封皮,夹板、丝带、铜环一依当年,展开的书册上“文津阁宝”朱印、“纪昀复勘”黄笺、雪白的开化纸和端正的馆阁体,令人叹为观止。
离开纪园前,问明了去纪墓方向,沿乡道来到了北村。纪墓2006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正在整修中。1805年,时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纪晓岚在北京家中去世后,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谥号文达。神道碑刻着“皇清太子少保协办大字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碑冠有蛟龙图案、篆额“永垂不朽”。一代文宗纪晓岚享年82岁,少年离家,叶落归根,与马夫人及六位侧室、四个儿子及无数子孙长眠于这片深爱的枣林里,官宦一生,不入浊流,清白一生,可敬可佩。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