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归 巢

□孙月霞

加入时间:2017-2-3 9:24:15    点击:647


   鸟窝,还是鸟窝。

  本来是很少见的,车子一路开过来,很稀奇。后来发现很多。一个、两个在一起,三个在一起,结结实实的,在光秃秃的枝头上,很厚实的感觉。真的是家了。空旷,辽远,一排排的树,清澈的河水,沿河的人家,水里的倒影,刚刚张贴的对联。多好。这是除夕,祝福声正在响起。

  我们前行在先生所说的他像女儿闹闹那么大时住的老屋的道路上。对于老屋,先生有些特殊的感情,说是度过了他十八岁之前所有的春节,每年大年三十就到了爷爷奶奶家,跟着奶奶去磨粉或者准备其他年货。离我第一次走进那座老屋也已经好多年了。那个时候,我们早起念书,读英语,准备考研,堂弟跟在我们后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候还没有闹闹,太爷还不是太爷,是先生的爷爷,像一个合格的保姆,负责我们的一日三餐。

  老屋还在,陈设依旧,只是换了主人,老屋卖给别人家了。新主人客气地拿着香烟招待我们,我们成了客人。那是一座有青苔的老屋,四周挂着梅兰竹的装饰玻璃,一切都还在,只是不再有人的气息,离废弃只有一步之遥了。老屋并不住人,只是在后院里养了鸡,另有一种生机。新主人很殷勤,说一切都没有变,都是当初的模样。太爷说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冬天在墙角晒太阳时最舒服的了,不像现在,搬到沿街的小楼,根本不要想晒太阳。

  太爷一生讲究仁义礼智信,正直明朗,行医救人,教他的孙子读过《论语》,给他的孙子送过大块的红烧肉。先生到现在都说,他长这么胖,其实是有太爷的功劳的。他说只要太爷在一天,都要回家陪太爷过年。我想也是应该的。其实我知道,与其说是探望老人,不如说是他自己贪恋那种做小孩的感觉。除夕,我们到家,太爷忙着帮先生拍打身上的灰尘,那种感觉,无可比拟。时光回到了三十年之前。

  田埂是清朗的,除了青菜是青的,并不特别有生机。水稻早已收割了,留下秸秆在田野里,一排一行见规见矩。一种冬日的美。安宁祥和。并不觉得残败,反而看到孕育的希望。鸟很多,专心觅食。我不确定这些鸟都是住在附近的,因为没有看见那么多的鸟窝。它们又是因为什么聚到了这?因为年吗?是,大概也不全是。鸟的世界里大概是没有年的,因为吃的倒是一定的。

  苏北的这片土地很辽阔,当年做过农场,接纳过很多知青。现在,知青不见了,那些土地还在,还有高高的枫杨树。枫杨树守护着这批土地,不让它水土流失,又让土地割裂成一块块的风景,像一块块的襁褓。这些襁褓上掉下来的谷子或者麦子就够这些鸟吃的了。闹闹的语文书上学过,到了冬天的时候,大雁是南飞的,这些鸟自然不是大雁,用不着南飞,应该只是一些麻雀或者极容易满足的生命力又极强的一种鸟。真是多啊!小孩从田埂上叽叽喳喳地经过,有鸟群飞过,扑棱棱,飞上屋顶,飞进夕阳里。

  那天,多么遗憾,我的手机没有电了。我是那么想拍下除夕的夕阳。我拼命往回赶,想给手机充电,狗当路横,并不躲我,直到我从它身边经过,才象征性地站起来,算是对我的回应。是一条腿很不利索的狗。有个邻居端出肉圆,让先生品尝。女儿问一些关于老家的话题,说到底什么叫做老家,怎么到了老家还有老家,到底哪个是老家。我的小侄子不知道跑到哪里了,堂弟的声音都变了,大喊侄儿的乳名。可是,明明,那些年,他走马灯似的换女朋友的场景就在眼前。

  橙橙的夕阳挂在寥落的树梢,可惜,我没有赶上时间,夕阳已经下去。人终究是跑不过时间的,我只拍下鸟窝。

  我也仿佛倦鸟归巢。那么安宁的风景。

(szla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