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老年网

1946年蒋介石开三条件便还张学良自由 张为何不应

来源:飞春读传

加入时间:2018-5-23 13:06:25    点击:1454


核心提示:“自由诚可贵,但名节、真理、良心又岂能违背!”张激奋之余忍不住捶桌而起,发誓曰:今后决不再提自由之事、获释之事。

原题:蒋介石:张学良要想自由,必须答应3个条件,张听后再不提自由了

1945年春,随着苏联局势、德国战况和美国B29的进击,日本败势几成定局。

在中国,蒋介石却无暇相庆,他对战后的政权交接不无担忧。

首当其冲,也是重中之重的,就是东北。

派谁去接最合适,如何跟苏联谈判,万一局势丕变自己出何底牌,这些都是难中之难。

是年秋,包括蒋经国在内的一批部下劝蒋:收复东北之地,有一人最适合不过,现其正韬光养晦,囚于笼中。

他就是张学良。

然而,蒋介石不语。

此时,张已被解送到他在大陆的第10个幽禁地点,贵州省桐梓县城外的天门洞。

在这里,这位在东北仍有号召力的军队将领,投闲置散,眼睁睁地看着各方在自己老家迂回竞逐。

(注:陶涵《蒋经国传》中写道,这年秋天,张“被转移到赣州城外一处蒋经国避暑用的佛教用地”。

经查,此处为赣州通天岩广福寺。蒋介石曾令人将方丈室改建为两层小楼,但未及张入住,即因解放军逼近江南而作罢。

实际上,张在1945年春即被转移至桐梓县乱山环抱的小西湖。广福寺那座小洋楼,成了没有住过将军的“将军楼”。)

 

 

(张学良,1901-2001)

张学良一生惯用军人思维行事。

为抗日,1936年12月与杨虎城发动兵谏;

为自证清白,事变经13天谈判和平结束后,他主动要求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1945年,抗战胜利之际,他又断定蒋介石会在日本投降之日释放自己。

这年春天,东北籍国民党“中央委员”莫德惠来探望他,问:你觉得自己几时能获自由?

张颇自信,答,有2种时机:

  • 1.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时;

“我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蒋委员长抗日,抗战既然胜利,他自然没有理由不让我出去了。”

  • 2.全国各党派合作,一致公举蒋介石为“大总统”后。

“到时候,他的声望达到顶点,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国家真正统一,人民安居乐业,他再扣留我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1945年8月15日,当幽禁在桐梓山区里的张将军获悉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欣喜若狂,禁不住和赵四小姐“手舞足蹈、又蹦又跳”。

连看护的特务也确信他会获允自由,变得对他客气有加。

然而,政治家的思维不同于军人。

等了1年,释放他的消息仍杳渺无音。

 

 

(张学良、蒋介石)

1946年1月,重庆谈判后的第一次政协会召开。

抗战胜利了,西安事变已成为历史,各党派纷纷要求释放张学良杨虎城。

但蒋介石通过邵力子答各代表:蒋与张的关系不同一般,“乃如父子私情”,管束张,是“出于爱护之心”。

此时,张学良仍被幽禁在贵州省桐梓县乱山环抱的小西湖里。

2月,会议结束后,张的老乡兼老友、老部下莫德惠,再来探望他。

9年幽禁,老张已头发斑白,忽闻友至,“奔跃车前”,热烈相迎,“泪流满面”。

老莫带来蒋介石释放他的3个条件:

  1. 承认西安事变是上了延安的当;

  2. 交还九一八事变时蒋发给他的“不抵抗”密电;

  3. 自由后须出洋。

 

 

右至左:莫德惠张学良赵一荻刘乙光

3个条件听完,张立时望断自己的后半生,恐怕仍将幽幽南山了。

他告诉莫德惠:

第一个条件,事变完全是自己的主张,没有跟任何人请示,没有跟延安有过任何商量,自己的部下也没有通风报信,怎么能“栽赃”他人?

第二个条件,密电是自己危亡之中的唯一法宝,当年南京军事审判时,自己就是凭着这一筹码,逼法庭对自己的10年有期徒刑进行了“赦免”,怎么能交还?

第三个条件,自己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如果非要出洋,还要自由做什么?

“自由诚可贵,但名节、真理、良心又岂能违背!”张激奋之余忍不住捶桌而起,发誓曰:今后决不再提自由之事、获释之事。

 

 

(90寿辰重获自由)

 

 

(1990年90大寿接受采访)

“幽窗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从南京到奉化,从黄山到萍乡,从赣州到湖南,从郴州到沅陵,从修文到桐梓……

西安事变9年来,蒋介石走哪儿把他“拎”到哪儿,共换了11个地方。

为防侍卫被他策反,看守他的卫兵也隔不久就更换一批。

直到蒋介石逝世、蒋经国逝世。

1990年6月1日,在台北市园山大饭店,台湾当局为张学良庆祝90寿辰,标志着张学良在幽禁54年后重获自由。

这天,老将军对记者说:“我真是虚度了九十,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正如圣经上保罗所说的话:我是一个罪人。”

与50多年前相比,张学良已判若两人。

(史料参考《张学良全传》等)

(szlaonian)